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深圳宝安观澜百年碉楼遭私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9-06
  深圳宝安区观澜镇曾经拥有数十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碉楼,但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非但未得到保护,反而不断受到破坏,有的成了堆放货物的仓库,有的竟被村民随意拆除。这样的局面让人痛心,但由于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深圳很多类似的古建筑都无法得到保护。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说,当地政府应把碉楼列为镇级保护文物,并对碉楼进行积极的修缮和维护。


  痛心古碉楼

  日前,有读者报料称,观澜镇有人正在拆除古碉楼,违章建私房。记者闻讯后赶到观澜镇观澜村,在村民指引下来到一处正在兴建的私房旁,一座八九层楼高的碉楼矗立在一个院落中,外围呈四方状,记者用手拍打墙面,能够感觉到它依然很结实,推开碉楼旁边的小门,里面黑乎乎的,杂乱地堆放着货物。这个院子是一个组装门窗的小型加工厂,里面堆满了组装门窗的各种材料。

  住在这里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房子很老了,你看屋门上的横梁,被烧得黑乎乎的,这都是日本人干的。老人们说,当年许多人被日本人赶到这个院里杀害了,这碉楼就是历史的见证。”“碉楼会不会被拆掉?”记者问。“不会吧,我们是租的房子,房东去了香港,至少暂时不会拆。”记者走出院落时,旁边正在施工的私房上碎石滚落,险些砸到记者的脑袋。

  在村子里,有村民指给记者一处已被拆掉的碉楼,这碉楼被拆得已经只剩下四面墙了,一个男人正蹲在墙角不停地凿墙。“怎么把碉楼给拆了?不可惜吗?”记者问。这时从旁边走过来一个男人说:“不拆怎么办?有棵树长到墙里了,把墙都撑开了一个大口子,要是墙倒了砸到人砸坏房子怎么办?”

  村民忆碉楼

  附近的村民说,这座碉楼有八九层楼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的,估计有上百年的历史,可能是以前的富农、地主用来抵御土匪、强盗用的。

  该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这些碉楼在日本人来之前就有了,不是日本人修的,但一直没有得到什么保护。但他说自己并不知道有村民在拆除碉楼。

  据观澜中心小学原校长沈海强回忆,在他已逝的母亲小时候就已经有这些碉楼了,而他的母亲去世时已90多岁。照这样计算,碉楼的历史应在100年以上。

  碉楼历百年

  昨日,记者采访了宝安区观澜镇文体站工作人员,据介绍,上百年前,观澜一带很繁华,不少有钱人便修建碉楼来防范土匪抢劫。到了1943年,日本侵略者攻占香港时,大量观澜籍香港人回到家乡定居,又修建了不少碉楼。此后,一批从牙买加回观澜定居的华侨也都建起碉楼防贼寇。观澜各地的碉楼总数最多的时候不少于五六十座,可以说是有村必有碉楼。

  这些近20米高的碉楼都是用泥巴筑就,虽历经百年风霜雨雪但依然坚固如初,这本身就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据介绍,当初建造碉楼时,人们在砂中掺生石灰和黄泥拌合搅匀,每筑一堵墙时都要把红糖水泼洒到泥土中。由于红糖、石灰都具有极强的粘合作用,墙体的硬度一点也不比砖头、石块差。所以,碉楼百年之后依然坚固如初。

  目前观澜镇的碉楼基本都被内地来深的低收入家庭租住,碉楼根本没有得到保护,反而不断地遭到破坏,甚至被拆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它们了。

  专家谈保护

  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说,在经济发达的深圳,所有的古建筑都应列入保护计划中,具有地方特色的碉楼更不能随意地拆除和破坏。但由于目前文物保护经费比较困难,深圳还有不少的古村落、古建筑都未列入保护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应把碉楼列为镇级文物,并对碉楼进行积极的修缮和维护。 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