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2-01-21

  泉州1月17日电 (吴冠标 李玲玲)“泉州申遗成功给了我创作灵感,也给我很大动力,希望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磁灶的陶瓷文化和泉州的世遗风情。”福建民间陶瓷艺术家吴康为如是说。

  出生于历史悠久的陶瓷之乡晋江磁灶镇,吴康为从小对陶瓷彩绘充满兴趣,13岁就跟随师傅从事陶瓷彩绘工作。1974年,他离开村庄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一名美术绘画专业的大学生。

  因为热爱,吴康为在彩绘陶瓷这条路上坚守了50余年。

  事实上,在陶瓷上作画并不容易,加上磁灶釉下彩风格比较粗犷,绘画的时候要心中有数、下笔要快。但好处在于釉下彩不易掉色,不容易被腐蚀,利于长久保存。

  “在陶瓷上彩绘泉州的著名景点,我已经持续做了8年。”吴康为说,他最喜欢画的就是开元寺的东西塔,多年来已完成上百个以东西塔为主题的瓷盘和梅瓶。

  吴康为家中的工作室摆放着两个瓷盘,分别画着东西塔和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瓷盘上国际著名水下考古专家杰瑞米·格林先生的签名尤为醒目。这两件作品是吴康为的得意之作。

  工作室展示柜上还摆放着不少以泉州22个遗产点为主题的陶瓷工艺品。长桌上一幅未完成的画作,是吴康为正在创作的泉州22个遗产点国画长卷。

  “这幅长卷我已经创作了很久了,一直以来修修改改,草稿、废案都有好几张。”吴康为说,既然要画就一点不能马虎,要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

  去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其中之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晋江磁灶出产的陶瓷就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而金交椅山窑址是目前磁灶窑系中经科学考古发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处宋代窑址,其生产活动开展的年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紧密相连。

  磁灶制瓷技术随着华侨华人的脚步传播南洋各地,促进当地陶瓷工艺的发展。菲律宾米岸烧制的“文奈”瓷器,就是磁灶吴姓侨胞传授的。直到近代,仍有众多侨胞在海外操营此业,传授技艺。

  泉州申遗成功后,磁灶窑址重焕生机。这让吴康为激动的同时,也勾起了他对磁灶陶瓷技艺传承的担心:这些年来磁灶许多陶瓷从业者放弃了这个行业,年轻人因为学业也少有能专心学习这门技艺的。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为磁灶的陶瓷文化没能得到广泛传播感到可惜,这些都是老前辈们留下的好东西。”吴康为叹息道。

  为了将磁灶的陶瓷文化传承下去、推广开来,多年来,吴康为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公益传习活动,常年免费为当地中小学生、大学生授课。

  在吴康为的影响下,他的家族中目前有6人从事美术行业。“我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手艺,为推介世遗泉州、为磁灶窑的陶瓷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