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草间弥生的抽象之前,不能不理解一下21世纪的抽象热潮。一次次创下令人咋舌的拍价新纪录,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格哈德·里希特(Gerald Richter)、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卡兹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赵无极领头往前向九位数美金挺进,不仅创造了新高价,更将抽象画作在艺术市场的注目度带到了新高点。一张张的圈圈、色块、几何组成的画作摊开来看,如何知道哪一张才是最有历史价值的呢(还有许多命名为无题的)?成交的数字或许是观看抽象收藏的唯一根据?
抽象画作没有具体的造型,画家的情感与人生却比想象中更贴近。在形状、在色彩、在体积、在布局与留白,得以跨越具体的美丑价值观,如走向一场属于眼睛的交响乐,每看一眼便是无尽喷出的乐章。至此,或许你看出了一点儿端倪。抽象的想象链接,更有大部分来自于艺术家的人生起落。 一位来自日本乡间的小女孩,家里经营传统的种子生意,草间弥生10岁时被医生判定为思觉失调,一切始于她的疾病。
如果不是艺术,我早就死了。
草间弥生
与疾病纠缠终生为她的日常,以艺术为解药是她的人生,却能持续冲向艺术事业新高,甫过90岁高龄的草间弥生如是说。
因为我是女人吧(所以无法出名),你看男人做一样的事情就大受欢迎。
以自己当时在纽约创作的软雕塑为例,草间弥生在电影纪录片的拍摄中,口诉着当年步步走过的郁郁不得志辛酸史。归结于当时的艺界实况。因为失意?因为病况?她当时在纽约的大楼从阳台一跃而下。被救活之后,回到了日本老家。那当年让她离乡背井前往纽约的原因是否还在?而那原因是否藏在她的抽象点点漩涡里?
而今,拥有一张草间弥生已经是当代艺术爱好者的必备之典藏,人人都听过这位点点女王与她的南瓜。早前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的‘她的抽象’展览,不仅展出北美馆的女性艺术家抽象典藏,也商借了日本韩国美术馆珍藏的画作,展出20世纪至今的抽象女画家作品群像,用作品勾勒出的女性抽象画家轮廓。其中一幅来自1950年的草间弥生画作‘残骸的积累(被人格解体帷幕包围的囚犯)’保存得十分良好,草间弥生使用了家里做生意用的布袋(装种子用的)为画布,在画的背后仍然清晰可见当年的印刷轨迹。
这幅极少见的青年时期画作,是草间弥生1952在故乡松本市的社区中心举办的人生第一次艺术首展250幅作品之一,展览之后便一直收藏在家中,首展之后没多久草间弥生便前往纽约了。而在纽约期间,草间弥生曾于1966年自己勇闯威尼斯双年展,不请自来,在夜里悄悄的布置了1500颗镜面球体自己在街上展示贩售一颗1200里拉(约2美元),被官方驱离,据纽约时报报导,当时的日本馆拒绝了她进入展览的要求。
但人生的真实剧本比电影更微妙,当年(1952)在故乡松本市首展的策展人建畠晢在草间弥生因病由纽约返乡之后仍持续地去探望她保持联络,当他被任命为1996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日本国家馆负责人时,便邀请草间弥生代表日本馆作为唯一艺术家个展。纽约时报1993年6月10日的艺术新闻便以‘曾被唾弃的艺术家代表日本’作为标题,提到草间弥生在纽约还比在日本有名,终于首次正式于威尼斯双年展日本国家馆展出,并且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以个展方式展出的艺术家,当时64岁,终得到自己母国的认可。
始于从小的神经性视听障碍(当时被诊断为思觉失调),草间弥生持续的点着、画着、冲撞着,她的生命与艺术已经合为一体。更是‘常人眼中不正常’却活出自我光环的实例。
在过去十多年间,草间弥生的作品不仅各大美术馆争相邀约,更延伸到大众消费市场,甚至还拍摄了可口可乐的广告,与时尚精品Louis Vuitton合作,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指针。现实是残酷的,能在生前就征服艺术市场的艺术家不多,女性艺术家又更为稀有。抽象派的兴起约始于东方正在民初的小清新大时代,草间弥生的年代也重迭了张爱玲、潘玉良,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延展至今,更看见女性的生活与创作特质。
从草间弥生的持续奋战苦斗,再看她的艺术作品,不仅画作本身具有抽象表现之美,更感受到生命之可贵跃然超越了画框。而欣赏任何一幅抽象画,你都可以说:我看不懂,但是我能感受。让作品千古流传的,是生命隽永。
更有意思的是,若你问草间弥生你画的是什么?她的答案便是这是她眼中的世界。对草间弥生而言,她是将自己看到的画了出来。在 2014 年的艺术杂志 Sleek 专访中她说∶
太阳、月亮、宇宙星辰都是点点,
点点是爱与和平的象征,
点点就是我,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在 2017 年的 The Broad 展览前专访她说:
我的作品里是我的哲学与观点,你可以分享这些,而看的体验是属于你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