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敦煌女儿”讲述敦煌之美:现在要“出洞”弘扬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9-10-14
“过去我们要‘进洞’保护,现在我们要‘出洞’弘扬,要让敦煌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再次对敦煌的未来寄以深深的期许。

  时值第十四届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秋季)展览会在厦门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又一次“出洞”,10日来到厦门现身“敦煌之美——跨越时空的邂逅”论坛活动,讲述敦煌故事。

  年逾80岁高龄的樊锦诗,白发皓首,着装简朴。谈起陪伴和守护了数十年的敦煌,她说,自己只因为在中学课本里读到了“敦煌莫高窟”,“也不知道是注定有缘还是什么,我读了那篇课文,就一直忘不了。”

  1963年,年仅25岁的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远赴敦煌,开始了黄沙为伴、守护敦煌的56年岁月。今年9月,她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艺术的象征和代表,是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结晶。”论坛上,樊锦诗娓娓道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文化价值,“从公元366年始建,历经十个朝代连续不断地开凿,一千多年间,古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全长1600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建筑形制、壁画、塑像……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樊锦诗以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照片和一个个实例,带着听众穿越时空邂逅“敦煌之美”。

  她说,从莫高窟的佛像彩塑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佛像都是带着微笑的,这是一种含蓄的笑,一种发自内心的笑,表现的正是佛坐禅以后表现出来的喜悦,而这也表现了中国艺术的妙处所在。

  “敦煌莫高窟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而且表现了许多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她看来,如何永久保存完整真实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观赏,是传承“敦煌之美”的重中之重。

  不只是讲述了“敦煌之美”,此次论坛活动也进一步普及了敦煌艺术和文物保护理念,以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樊锦诗说,在敦煌文化里浸润愈久,愈发被它的精髓所震撼,这里有全世界最美的睡佛,最具特色的建筑和造像,欢迎更多人走进敦煌,了解敦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