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探访陕西“兵马俑”仿制匠人:盼仿制技艺做精做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9-07-21
“作为一个陕西人,不爱护兵马俑和其文化,就是在浪费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57岁的马石凹称,自己没什么太大的抱负,只想一辈子与兵马俑相伴,将秦兵马俑仿制技艺不断完善、传承下去。

  自1974年在陕西临潼被发现以来,兵马俑便成为了陕西的文化符号之一。每年有数百万游客从世界各地前来“一睹真容”。旅客对秦兵马俑的喜爱,也带火了当地的兵马俑仿制品产业。

  “当时就听大人说地里发现‘瓦神爷’了,我跑到现场一看,觉得很壮观,从那时候我就对兵马俑特别感兴趣。”马石凹是土生土长的临潼人,目睹兵马俑被挖掘的经历,使他与兵马俑结缘。因家境原因,马石凹未能去大学读书,由于对兵马俑的喜爱,他进入了当地一家兵马俑复制厂工作。

  马石凹的家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远,工作之余,他总会去现场观察兵马俑的尺寸比例、细节神态等,然后琢磨如何做旧,让仿制品看起来像真的一样。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制作,如今的马石凹在这个行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师。

  “咱要做就做最好的,我的仿制品跟博物馆里的兵马俑相比,头发丝都不能少一根。”马石凹笑言,生产一个兵马俑仿制品,需要先做造型,然后翻模、制作泥胎、阴干、焙烧,最后组装到一起进行做旧处理。制作一个成人大小的兵马俑仿制品,需耗时三个多月。

  马石凹制作的兵马俑仿制品无论大小,俑身上的铠甲、服装、头发、眉毛等细节都很讲究。工厂内数百个仿制品,每一件都神态迥异。通过特殊做旧手法,新制作的“兵马俑”能迅速“穿越”千年,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

  数十年来,尽管当地涌现了不少兵马俑仿制品作坊,但很少有人愿意沉下心去研究细节,大部分仿制品粗制滥造,口碑不断下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当地人周卫东找到了马石凹,两人决定开设一个制作精品兵马俑仿制品的公司。在当地文物部门的支持下,他们的公司拿到了合法制作兵马俑仿制品的授权。

  “文创产品,先要有文化底蕴,然后才是创作、创新,最后才是创收。”对于公司的运营,周卫东有着自己的理解。由于坚持精品路线,近年来,他们的兵马俑仿制品受到不少文博专家的青睐,部分作品还被外国博物馆收藏。

  凭借精湛的制作技艺,马石凹的事业也逐渐步入正轨,但他表示自己并不藏私,愿意将技艺传授给更多人。马石凹说,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根绳,一起将兵马俑仿制品做得更好,让更多人愿意接触、研究兵马俑,使兵马俑这个文化符号真正传遍世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