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故宫94年来首开夜场 “紫禁城上元之夜”点亮北京夜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9-02-19



  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9日晚的紫禁城灯光绚丽,《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颇有人在画中游之乐。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通过灯光照明及灯光布景,紫禁城内的午门—雁翅楼、太和门、太和殿、东南角楼、东华门、东北角楼、神武门等区域霓虹闪耀,让观众在晚间游览紫禁城。

  据介绍,“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设计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筑,让观众更充分感受到紫禁城的夜间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灯光在午门城墙打上了各种元宵佳节的诗句,甫一走进午门城楼,巨大的太和门广场映入眼帘,即可看到投射在太和门上各种海水江崖图案、上元之夜和元宵节的字样。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在灯光映照下,展现壮美雄姿。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作为主要投影目标,用55000流明的激光电影放映机,通过激光投影技术,实现精准对位,让数字画面跃然于故宫古建筑之上。

  午门至神武门东侧城墙区域,由充满节日氛围的红灯笼点缀城墙,引导观众步行。临近城墙西侧的建筑也被点亮,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紫禁城已经走过了近600年岁月,在悉心保护故宫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故宫博物院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期望互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使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绿洲。

  此外,他还透露,此前在“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大展中复原的天灯、万寿灯,在展览结束后将进行拍卖,所得会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明年故宫将重新做四个新的万寿灯和天灯,并考虑永久陈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