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古城墙再现雄姿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11-12]
曾为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上海嘉定西门古城墙,日前抢修竣工。
嘉定古城,据《嘉定县志》记载,肇建于立县之初的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时为土城。元至正十八年(1358)始用砖石重筑,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至三十五年(1556),时任知县万思谦、杨旦相继增扩城池,重筑新城,计城周7250余米,基广16米,面阔近10米,高近9米,雉堞2369垛,敌台16座,守铺34座,四门?各建城楼一座并附设子城;外濠重加疏浚,计周7480余米,深3米余。万历三十年(1620)又增筑敌台至33座,雉堞至2513垛,守铺至36座。自此,嘉定城池“坚致宏壮,数被倭寇,屹然不动。”
民国后,嘉定古城遭到劫难,被逐渐拆毁。残存至今的,仅西门、南门、二处尚可窥见其当年规制。即使如此,仍为上海地区所罕见。
嘉定西门、南门两处残存古城墙,原都隐没于其两侧的民房或厂房间,有的还被充作房屋墙体,所以未遭拆毁而得以保存,也未引起市民的太大注意。在近两年嘉定旧城改造中,因城墙两侧的旧房被陆续拆迁,遂使残城完全暴露,重见天日,从而引起社会各界、政府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同时,文物管理部门迅即到位,及时作出抢修计划。
嘉定西门古城墙,残长130余米,残高1--5米不等,砖墙厚1米左右。其中残高在5米左右且较为完整的城墙有近40米长。另有敌台1座,残高6米余,基宽西、北分别为400和470厘米,为上海地区唯一仅存的古城敌台。从被发现的刻有嘉靖纪年铭文的城砖考察,城墙建于明嘉靖间,与史书记载完全吻合。此次抢救性修复的,即是上述较为完整的一段,包括一座敌台,而且城砖的规格、墙体的式样都是严格按原来的法式、高度予以恢复的。其余部分也都作了加固修缮。
修峻后的嘉定西城墙,再现了明代嘉定古城的宏壮气势,为上海增添了一处独有的人文景观。
摘自:中国文物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