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香港苏富比(微博)、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和香港匡时等组成的首轮秋拍落下帷幕。从已经出炉的拍卖数据来看,香港苏富比作为老牌市场引导者地位稳固,内地赴港参拍的几家拍卖行在与苏富比的数据“竞争”中则喜忧参半。
对比各大拍卖行今秋成交情况,香港苏富比以36.4亿港元的强劲势头独领风骚,这项成绩也成为苏富比进驻香港以来的总成交第三高,相较去年秋拍同比增长15%。据统计,本季苏富比秋拍有3199件标的售出,一共创造了17个世界拍卖纪录。尤其本次推出的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巨作,以5.1亿港元的高价拍出,震惊全球艺术收藏圈。
相比于苏富比的惊艳表现,内地拍行在此轮秋拍的表现则暗淡不少。其中反差最大的当属业界广泛关注的保利香港。其今年秋拍仅录得不到9亿港元的成交数据,同比去年秋拍数据遭遇“腰斩”。虽然这个数据仍然令其在内地赴港的各大拍卖行中占据领先地位,但成绩下滑之快之深令业界颇感意外。在去年秋拍中,保利香港收获了其入港拍卖以来创下的18.35亿港元成交额最高纪录,而今年春拍中也曾录得12.43亿港元佳绩。事实上,从2012年保利香港举办首次拍卖以来,其推出的13场春秋两季拍卖中成交总额低于10亿港元的总计有6次,而在2016年之后只有今秋表现不足10亿港元。而中国嘉德香港和匡时的表现只能算是相对平稳,其中前者收获了其入港参拍六年来的最高成交价6.9亿港元,但同比去年秋拍创下的6.5亿港元成交额起伏不大,同时与拍前预计的8亿港元依然有不小的差距;而后者收获了3.99亿港元的成绩,其规模总量显然还无法跟其他两家拍行比拟。
有声音指出,内地拍卖行工作重心固然以内地市场为主,但在与国际拍卖行的竞争中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内地拍卖行和国际拍卖行的竞争表面上尚未发生直接“冲突”,但是从苏富比推出的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巨制和佳士得估价4.5亿港元的苏轼《木石图》的预展宣传来看,拍品征集的竞争就已显露无疑。此外在国际拍卖行吸引藏家的方法和手段上,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相信经过此轮秋拍的洗礼,内地拍卖行也能更加看清优势和不足,在竞争中学习,为内地企业在国际市场早日竖起标杆,付出应有的智慧和努力。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