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件小邾国文物亮相山东博物馆 揭千年古国神秘面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8-10-14]
济南10月12日电(赵晓)《大君有命 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12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该展览共展出包括枣庄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选出文物以及枣庄大韩村、横岭埠出土文物共计140件(套)。
记者当天在现场采访获悉,邾国是中国周代著名的东方古国之一,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史学界称为“邾分三国”。其中,小邾国又称郳国,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的一个诸侯国。
“因小邾国国小势微,文献典籍记载简略,现代人对小邾国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山东博物馆典藏部馆员王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直到枣庄东江遗址小邾国贵族墓地被人们发掘和研究,这个古国的历史文化面貌才逐渐呈现在民众面前。
王冬梅介绍说,此次展出的文物种类繁多、纹样精美,包括食器、酒器、乐器等珍贵器物,部分文物还对外展示了古代铸镶红铜工艺。“每件文物都承载着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本次展览将推动山东古国史研究,让更多民众认识和了解小国背后的灿烂文化。”
“作为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弱小国家,小邾国处理对外关系尽显古代小国生存之道。”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书记、研究员刘延常在受访时表示,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资料来看,小邾国对内讲究习俗、礼制,对外注重睦邻友好。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应对政策,用攀结姻亲、朝见纳贡的方式拉拢近邻大国,同时尽力结交联合周边小国“抱团取暖”。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古国林立,鲁南泗水流域更是形成了“泗上十二诸侯”。刘延常说,此次展出的文物反映了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山东泗水流域的古国文化、挖掘古国交界区文化的演变和融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举办展览有利于探索厚重的齐鲁文化根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
据悉,此次展览是山东古国系列展的第二个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