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圈从来就不缺少争议,英国的透纳奖就以充满争议而着名。透纳奖是英国最着名的艺术奖项,拓宽了英国当代艺术的界限与影响力,为世界当代艺术培养了许多人才,尤其是挖掘出了很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那么究竟透纳奖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评比规则,又为何充满争议?今天《艺术市场通讯》带你一探究竟。
透纳奖究竟是什么?
在了解这个透纳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透纳是谁?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英国最为着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是英国画家及图形艺术家。尤以光亮、富有想象力的风景及海景而闻名。作为一个多产的艺术家,透纳创作了几千幅素描、雕版画、水彩画及油画。他对光线及色调的兴趣超过形体,这为日后印象派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岁时,他被认为有天赋
14岁,破格录取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时英国最高艺术殿堂
15岁,透纳获得了罕见的荣誉-他的一幅画在皇家艺术学院作品展展出
18岁,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有超过20个印刷品卖家急切地购买他的作品复制
21岁,第一幅油画作品《海上渔夫》(透纳是水彩专业,自学油画)
24岁,被选为皇家美术协会候补院士
28岁,成为正式院士,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
透纳最有名的是他那副自画像,闻名于世现在藏于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并且而这幅自画像被选为印在20英镑上的肖像,这是英镑首次选用艺术家肖像。
由此可见,透纳的艺术地位。“透纳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是颁发给50岁以下英国视觉艺术家的年度奖项。这项活动由泰特美术馆组织,在泰特英国美术馆举行。自1984年开始颁奖以来,透纳奖已经成为英国最着名的艺术奖项。透纳奖是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是西方世界争议最大的当代艺术奖项之一。
“透纳奖”的艺术家是通过其前一年举办的展览选拔的。虽然公众也受邀提名,但人们广泛认为公众提名作用甚微。通常在5月有三周时间组委会接受公众提名;7月公布最后入围者名单(1991年起改为四位艺术家);10月末组委会在泰特英国美术馆举办获提名者作品展;12月初公布获奖者。作品展一直开放到1月。据公布,透纳奖并不是根据泰特美术馆的展览评定,先前艺术家获得提名的展览更有分量。
“透纳奖”每年在公布四个获提名者后以及公布获奖者前的准备期间,都会受到媒体密切关注。这些关注中大部分是批评意见,艺术家通常以“创新”形式从事创作,包括视频艺术、装置艺术和非传统雕塑,尽管也有画家获奖,但人们已经将这一奖项与概念艺术联系在一起。
透纳奖入围的艺术家大部分是第一次为公众所知,其中一些人谈到了突然在媒体的镁光灯下曝光时遇到的困难。获奖者作品的售价通常会飙升,当然也有一些艺术家并不会因为得奖而获得人气。
透纳奖的发展历程
从1984年透纳奖成立至今,透纳奖一直存在争议。从开始到现在,从组委会到艺术家再到作品,全都是在争议中成长,一点点变得成熟。
透纳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创立初期。
“透纳奖”是英国泰特美术馆的“新艺术保护人”团体于1984年创立的。决定以“透纳”命名这一奖项有三个原因:其一,创立者希望以这位伟大的英国画家的名字命名,以凸显奖项与英国艺术的内在联系;其二,透纳生前有一未了心愿,即创立基金扶助贫困却富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其三,透纳在世时,他本人的创作也屡遭争议。
第二,发展期。
透纳奖的发展期时间是在1984年到1991年。
在新艺术保护人团体创立了透纳将以后。第一个困难就是奖项的定位。是颁给最有名望的资深艺术家,表彰其终身艺术成就,还是颁给富有潜质与发展前途的年轻艺术家?这成了最大的困难。
而它在这期间遭到的最多批评,群众对于这个奖项也充满着疑问。很多人认为,这个奖项的设置就好比是一场赛马会,硬生生把一批并非志愿报名的艺术家圈到一起赛跑,“有损艺术的身份和体面”。并且每年的奖金只有一万英镑,也被讥为太过寒酸;而赞助的富翁不肯公布姓名身份,更令人疑心主办者是否有见不得人的商业目的。第一位得主马科姆·莫利也很不给面子,这位从1958年就移居美国的仁兄压根儿就没在颁奖仪式上露面。
到1987年,透纳奖最后入围作品展览规模扩大,定位也趋于明确获奖者不必对英国艺术“做出最大贡献”,而只需其近期作品对英国艺术“产生过最重要的影响”即可。也就是说透纳奖看中的并不是艺术家的终身成就,而是看中艺术家最近一年的作品是否有影响力。
1988年,尼古拉斯·塞罗塔成为了泰特美术馆馆长,他当即宣布剥夺艺术评论家、博物馆馆长乃至画廊总监被提名的资格,规定透纳奖今后只能颁给艺术家。
1990年,由于赞助商的破产,导致该年的透纳将停止举办。
1991年,透纳奖起死回生,迎来真正的春天。英国第4频道电视台决定赞助透纳奖,把奖金提升到两万英镑,并规定获奖者年龄需在50岁以下,而这一年最后入围的艺术家中,有3位年龄都未满30岁。
从1984年到1991年,透纳奖一直在摸索当中,找寻最准确的定位,而在这过程中,尼古拉斯·塞罗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英国第4频道电视台的赞助,也让透纳奖走向了更加稳定成熟当中,使透纳奖的影响不断扩大。
第三,成熟期。
从1991年之后,透纳奖开始走向成熟。
到1994年,透纳奖届满10周年之际,无论你爱或者你恨你都必须要承认,透纳奖已经成为英国举国关注的当代艺术盛事。这一年,英国当代艺术大家之一达明·赫斯特凭《母与孩:被分开》装置获得大奖,其作品引发激烈争议,也引来观者如潮。
1996年入围透纳奖的艺术家清一色是男性;而1997年的入围者却又全部是女性,各走了一个极端。也导致了很多人的热议,甚至嘲笑评委矫枉过正,但绝大多数人都同意,在艺术的评选中拼的是实力,无关性别。
1999年,女艺术家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进入透纳奖最后入围作品展,上了所有英国小报的头条,透纳奖名声大振。英报说,从这一年起,英国老百姓中找不出几个没有听说过透纳奖的。这一年也是透纳奖彻底被大家熟知的一年。并且这一年透纳奖的真正得主是斯蒂芬·麦奎因的《冷面孔》,并不是大家热议的作品《我的床》,获奖作品反而没有太多人关心。
从2001年起,主办者开始逐步邀请观众参与评选,并从2002年起举办了公众投票活动。或者并非巧合,2002年与2003年透纳奖得主,评委与公众作出同一选择。尤其是2003年,评委态度明显受到公众意见的左右,在踌躇4个半小时后,终把媒体认定的最大热门查普曼兄弟踢出局。
从2003年至今,每一年的透纳奖虽然充满着争议,但是其本身的艺术性变越来越多样化。2009年透纳奖获得者理查德·赖特的壁画作品,2010苏珊·菲利普斯首次将声音装置带到透纳奖,并且获得了该奖项,再到2015年透纳奖将奖项颁给Assemble小组。
透纳奖如今不论是在评选机制上还是入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上,已经完全走向了成熟,虽然透纳奖充满着争议,但是如今它依然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为什么透纳奖那么“着名”
毫无疑问,在当今的艺术届,透纳奖的地位与名气都是不可置疑的。多年来,透纳奖及其获奖者在骂声和嘘声中成就了大名。
那么为何透纳奖如此具有争议?为何那么“着名”呢?
首先,从获奖作品的角度,我们来分析一下。回顾历年来的所有围作品,有很多作品非常具有争议性,因为作品的争议性从而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谈论,媒体也会因为作品的争议性而竞相报道,从而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影响力。
这些作品的争议性来源于人们并不接受获奖作品常招致谩骂。2008年透纳奖得主马克·莱基的装置艺术作品《播音菲力猫》被大家诟病为太学术化、太沉闷的作品,获奖遭来无数质疑。其实该作品集雕塑、电影、声音和表演于一身,作者想借用菲力猫等卡通人物,反思影像文化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再如1995年获得透纳奖的达明·赫斯特。他当年的作品是《母与子的分离》作品是一只被剖半的母牛与小牛,分别被放在甲醛玻璃箱中。赫斯特收集起动物的尸体,经过某种处理后依据他的想法摆放进一个足够大的密封的装有浅青色甲醛溶液的钢化玻璃钢中,为这些动物建立一个美丽而永不消失的肉体。有人赞其是最美的尸体艺术,称其体现了对生物解剖学的探索,对艺术本体的思考,也是对艺术当代性的探索。但也有评论家对赫斯特的获奖作品感到震惊:“我不认为这算得上艺术。我不认为把某东西腌制,放进玻璃容器里就可以成为艺术品,我真的无法接受这种白痴行为……简直太可鄙了。”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件作品的入围一瞬间点燃了各大媒体诸多小报们的兴奋点,那一年特纳奖参观人数亦有了空前的提高。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透纳奖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透纳奖将青年艺术家与中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共同对比。艺术家的经历与经验都不可同日而语,故难以比较。就拿艺术家大卫·汉姆莱特而言,提名透纳奖时已经年过40,是艺术圈公认的前辈。他的艺术作品也独具一格,有着相当出色的战绩。然而汉姆莱特却要与27岁的小伙子达明·赫斯特进行竞争,尽管最终的获奖者是他,但公众却更喜爱赫斯特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透纳奖是具有艺术公平性的,在这个评比中,不看艺术家的知名度,不在意任何除了作品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只考虑作品,这对很所有的青年艺术家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机会。
透纳奖以其知名度、争议性、造星势能而稳坐全球艺术奖项的头把交椅,堪称艺术界之奥斯卡,成就很多的艺术家比如达明·赫斯特、安东尼·格姆雷、安妮施·卡普尔、克里斯·奥菲利、马尔科姆-莫利等等,将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从草根变成了艺术明星。
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看,每年的透纳奖除了艺术本身外,还有很多其他值得热议的话题,比如:
2001年的透纳奖颁奖典礼上,流行天后麦当娜受邀出席,可是这位嘉宾在颁给马丁-格里2.5万英镑的奖金后接受BBC的采访中,她对透纳奖充满了嘲讽之意,认为这个奖项是“愚蠢的”。她说:“在这个政治正确比诚信更重要的年代,我只想讲一句话,“rightonmotherfuckers!”其实大家都是大赢家!要我颁奖给最佳艺术家真是够白痴的,世界上根本没有“最佳”这回事,只有观感和意见,我认为颁奖典礼好无聊,难道这次得奖者获奖后会更上一层楼?拿了2万英镑奖金就是好事?我在这个城市已生活了一段时间,所以可以告诉大家,钱是很快就会花光的。”
2002年英国文化部长豪威尔去看了画展也不够冷静,在意见书上大骂画展上的作品都是“冰冷的,机械的,纯概念化的臭狗屎!”豪维尔于艺术倒不算外行,曾经在艺术学院学过,平时也画点风景美丽的油画水粉画。前卫艺术家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回骂他是对文化一窍不通的市侩,说他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星期天下午画画水粉画的业余爱好者。豪维尔也很固执,继续说:“这些候选作品都是垃圾,它们毫无意义,故作高深,其实都非常浅薄单调。”又说:“如果这几位艺术家就代表着英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英国艺术就完蛋了。”
这种关于透纳奖的花边新闻虽然从艺术角度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在热度和影响力上来说,这种娱乐性的话题却可以将透纳奖一次又一次的吸引大众视线,提高透纳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透纳奖虽然具有争议性,但是你不能否认她的专业性。在艺术的领域里,透纳奖还是非常权威的,并且,透纳奖这个平台为当代艺术输送了很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透纳奖如今着名的重要原因。
关于透纳奖,人们或许在强化透纳奖忐忑而富有争议的一面,也或是“前卫标签”下被认为是“皇帝的新衣”的一面,但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公众关注艺术的热情,大众媒体发出声音时的坦率,以及泰特主导的专业评审的故我、革新与自持。
透纳奖的社会影响
纵观透纳奖入围的所有的艺术家中,你看他们如今的展览作品你会发现,其中许多艺术家是由此奠定了自己在西方当代艺术界中的地位。他们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其作品要么被爱得一塌糊涂,要么被恨得咬牙切齿,但就是不能令人淡然无动于衷。从根本上说,这些作品的创作目的之一,本来就是为了冲击人们习惯的艺术欣赏方式和艺术观念,重新构建人们对艺术的认知。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即便已被奉为当代艺术经典,也从未赢得过公众的一致认可,甚至就从来没有被单纯地看成是艺术。
回过头来看这几十年的骂声和嘘声,尽管关于“艺术还是垃圾”的争论无止无休,人们却意外地发现,透纳奖至少积了这样两件功德。其一,当年惊世骇俗之作,看来却似乎已经平淡无奇,英国当代艺术的地平线,不断在延伸。越来越多的人们,见怪不怪,不再把当代艺术的光怪陆离视为洪水猛兽,心态更趋开放,视野也日益广阔。或者正因每年都有更极端的作品出现,令之前的“极端”作品变得略微可以容忍。其二、令当代艺术走出象牙塔,不再囿于少数前卫艺术家狭窄的小圈子里自生自灭,获得了公众与媒体的巨大关注,甚至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娱乐话题。艺术千真万确地、实实在在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打破了你可能甚至从未意识到的内心禁忌。
这种冲击,是透纳奖最重要的价值。或许你仍然感觉多数作品不美、病态、令人恶心,缺乏正常的人性,除了性与死亡就显得无话可说;或许你一辈子都不会喜欢不会接受。但即便如此,你的内心已在不知不觉间被拓宽拓广,不知其所以然地感到了一种轻松、一种解脱,一种自由。
而伴随争议,往往不自觉地会引发其更大范围的公众的关注,喧哗过后,兴许能引发公众对艺术家作品中更深层次的表达,比如说当下的生存感受、历史、宗教、政治、生命等等这样的大命题的关注,而次生作用往往是艺术家本身的知名度提高,以及随之而来市场认可。当然,对艺术家来讲其实公众如何反应,究竟谁又该定义为公众这些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所想。
结语
事实证明,充满争议的透纳奖为当代艺术培养了很多青年艺术家,也将当代艺术的形式发展的更加多样化,并且这样的“争议性”将透纳奖推向了艺术世界的顶峰。期待未来的透纳奖会为艺术界输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家。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