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古籍倒爷:倒卖一本《金刚经》赚了158万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7-05-10
四川成都的古籍书店老板郭云龙最近出了名。他花了2万元淘了一本宋代《金刚经》孤本,竟卖出了160万元的天价。

  郭云龙说,在成都当地,开了二十多年的古籍书店,如今只剩下两三家。

  “与收藏其他古玩相比,古籍几不为世人所熟知,属于小众收藏!”郭云龙说,他爱古书如命,又说善言古者必合于今:“书中有你能够想到的几乎所有东西,青年时、中年时的心境不同,但是都能够在书中找到‘回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图/受访者提供

  郭云龙操着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经常会到全国各地去收书,收书一般是靠朋友介绍,如果单靠碰运气“淘宝”,几乎是碰不到的。

  入行

  “古籍还能拍钱?”

  说起“玩”古籍的经历。郭云龙说,他家中有许多书籍,但说不上是藏书,大部分书籍都是“通俗本”,根本值不上什么钱,“家里人就是爱看书而已。”

  耳濡目染之下,郭云龙也有了读书的兴趣。可惜那些书籍,在邻居家失火时被殃及,都烧掉了。

  1992年,新中国第一次国际拍卖会在北京开槌。远在四川的郭云龙关注到了这场拍卖会。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拍卖会上除了拍卖的玉器珠宝外,还有古籍,“古籍还能拍钱?”

  随后,他便开始尝试购买一些古籍,然后再试着去卖,“第一次买了机关处理的五千多册古书,但也算是正式入行了吧。”

  在成都的古玩市场,他开了一家小店,专门收购各种古籍,然后卖给有需要的人或机构。

  但入行之后他才发现,古籍买卖还真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甚至很难。“当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我就看着这些书,也在反思自己,选的路到底是对,还是错?”

  机遇

  “那批古籍奠定了基础”

  说起书店经营比较困难的时期,郭云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003年。

  “2003年‘非典’嘛,许多古籍书店都经营不下去了。”郭云龙回忆说,当时很多店都转行做了其他生意。其间也有朋友劝他,转行做字画的收藏生意,但他却拒绝了,因为郭云龙觉得,这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也不符合自己的初衷。

  郭云龙说,收藏字画与收藏古籍不同,无论知识水平如何,鉴赏能力如何,大众都能够接受(真正艺术鉴赏家才能博采众长),但是,收藏古籍的人基本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只有真正读得懂,才会去收藏。”

  因为坚持,在那段最艰难的时期,郭云龙的小古籍店反而迎来了它的机会——收购了一部分倒闭书店的古籍。正是这部分从大书店收购来的古籍,奠定了自己书店发展的基础,也让书店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与收购其他古玩不同的是,郭云龙几乎没有到乡下去收购古籍。“以《四书》《五经》为例,到乡下肯定也能够收购到这些书,只不过这些是乡下的私塾自己雕版印刷的,收藏价值并不大。同样是《四书》《五经》,如果是以前朝中大臣,甚至是王公贵族雕版印刷的,就会精美许多,而且数量很少。所以这样的古籍收藏价值也就比较高。”

  鉴别

  “真假易辩,版本难辨”

  郭云龙说,与字画、珠宝等古玩的鉴别真假不同,古籍需要辨别的,是版本的优劣。

  “大部分的古籍应该都是真的,只不过因为版本的不同,价值也有了区别。”作为一个“玩”古籍的收藏者,郭云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能够鉴别出这本古籍的版本。

  “我现在也只能说是‘略懂皮毛’,毕竟有太多的版本了。”他告诉记者,几乎每本古籍在印刷时都会有“序跋”,大致介绍这本书的版本流传以及作者的主要思想。尽管他是一个爱读书之人,但并不能将每一本古籍都通读下来。“我过手的古籍有十几万册,就是读一辈子古籍都读不完。”

  但当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时,郭云龙也会选择细细地品读,琢磨其中“滋味”。对他来讲,读书是一种最高享受。

  传承

  “不确定儿子是否愿意”

  如今,郭云龙开的古籍书店,无论在成都的古玩街,还是在网上的旧书网站,都算“小有名气”。已经年近五十的他,也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业,将书店继续经营下去。

  “儿子才刚刚大学毕业,现在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诱惑太多。”郭云龙说,他也不确定,从小在书店里长大的儿子,能否像当年的自己一样爱书。

  尽管刚赚了158万元,但郭云龙说,开古籍书店肯定不能大富大贵,“也就能够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往往这一批古籍才卖了一笔钱,很快这笔钱又变成了另一批古籍。所以,能够真正留下花的钱,就是生活的开支。“书贩真正的价值就在传承文明。”

  郭云龙的亲戚里,如今也有了愿意去学这行的年轻人。“他们都已经自己开了门店,算是自立了门户。”

  偶尔他也会碰到令他哭笑不得的情景:有人来到他的店里,让他传授买卖古籍的“经验”,“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啊。”郭云龙说,倒卖古籍,除了要了解一定的相关知识之外,更多还需要自己多看、多练。“眼力”,是别人传授不来的。

  郭云龙还没有想过“退休”的事。因为,毕竟自己喜欢在书店里待着,偶尔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可能最终有一天,我都会死在书上吧。”郭云龙笑着说。

  危机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

  尽管书店的生意已步入了正轨,但书店生存的“危机感”却始终萦绕在郭云龙的心中。原因是,“古籍都是不可再生的。”

  郭云龙说,随着时间推移,存世的古籍必然会减少。

  “如果真到了无书可卖的那一天,书店是不是就做不下去了?”郭云龙说,虽然自己的书店99%是古籍,但是仍然会留出来1%,用来放一些古籍的衍生品。

  为了让书店不倒下去,郭云龙还想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他告诉记者,在收购古籍之余,他还会帮别人雕版、印刷族谱,以此来维持书店的运营。

  郭云龙说,自己在书中读到了许多人生,也感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