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非洲,由象牙的盗猎危机仍在持续,每一年,非洲大象的数量持续滑落。由于中国被认为是非洲象牙最大外销市场之一,因此其所承诺的禁贸举措深受外界关注。
2016年初,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象牙商业进口的禁令延长到2019年12月31日。6月上旬,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国承诺在年底之前发布停止国内象牙商业性贸易的时间表。
如今,距离2016年结束还有半个月,但有专家透露,中国国内象牙禁贸时间表有可能因为现实阻力推迟公布。
近日,英国《卫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述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中国项目主任周非透露的消息称,中国禁止国内象牙商业贸易的准 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当财新记者联系到周非,他却表示:“相信中国政府会遵守承诺,当然谁也没有绝对把握说时间表会在年底发布。”
阻力源自象牙企业
周非表示,作为公益环保组织,TRAFFIC一直与政府各方面保持沟通,但许多知情人士都都讳莫如深,不愿意消息被提前透露。“这个事涉及到很大的政策变化,所以很大程度上都是保密的。”
“不履行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件事不止涉及到一个部门,不同部门之间考虑不一样。”周非透露,此次禁贸时间表的制定,涉及到多个部门,主管部门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帮助合法的象牙企业转型,研究赔偿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能是推迟发布时间表的理由。”
在中国,合法象牙市场采取“定点加工、定点销售、统一标识(收藏证)”的管理制度。中国政府严格限定,只有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和公告的单位可以在 公告指定的场所从事象牙及其制品加工和销售活动。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9号),全国共有34家指定加工场所和130家指定销售场所。这些加工场所和销售场所共涉及89家企业。
根据TRAFFIC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象牙禁贸可行性评估简报》(下称《评估》),目前剩余库存象牙的市场价值不超过 10 亿元,受影响的企业员工不超过3000人。“和中国对非洲几百亿美金的援助金额比起来,涉及的人员和贸易量并不算很大。”周非坦言。
禁贸的最大阻力是需求。“中国中产阶级对购买象牙的欲望很强烈,”周非说。市场上非法象牙的泛滥,说明了潜藏的巨大产业链,由于稀少,象牙的升值预期让收藏者追捧,许多象牙企业利用合法的掩护售卖非法的象牙,出现“物证分离”、“一证多物”的情况,
政府无需提供经济补偿
周非认为,禁贸是解决非法售卖象牙制品监管难的良药。可以给合法的象牙企业处理库存的缓冲期,但不必商量经济补偿。“这些企业当年从非洲进口象牙的时候,价格实际上是很便宜的,后来坐地起价,获得了很大的营利。”
禁贸所面临的行政或法律障碍并不大。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告,这些指定加工场所和指定销售场所,所获许可证有效期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评估》指出,当有效期满而政府不再发放许可证,国内商业性禁贸便可实现。
《评估》写道,企业从事的是自愿的商业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经济风险。因国家政策变化而受到经济损失,属于正常现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若对相关企业进行经济补偿,则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国家财政只能用于公共事业,没有理由拿纳税人的钱去弥补企业的商业损失。”
中国过去也有类似例子。1993年,国务院出台虎骨和犀角的禁贸令,禁止犀角和虎骨入药,并未给予受损企业经济补偿和缓冲期。“另外,中国禁贸的政策在2015年9月就已向社会公布,缓冲期实际上早已开始,为企业转型、清理库存提供了时间。”周非说。
而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牙雕刻技艺,《研究》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保护文化传承。将部分牙雕非遗传承企业转型为公益型事业单 位,或者让牙雕非遗传承人进入博物馆、科研教育机构工作,使其生计无忧,专心招徒授艺,专门打造精品并由国家收藏。并对所剩库存象牙原料进行严格监管。
“中国领导人的承诺是出于政治和战略考虑,是从维护国家形象,保护非洲野生象群的目标出发。”周非说。然而,许多“生意上的讨价还价”,可能使得中国履行国际承诺受到影响。
他建议,禁贸的时间表中,给行业的缓冲期不要太长,“建议控制在两年以内,不要拖得太长。”因为非洲象种群危在旦夕,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