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当收藏不再追求一夜暴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10-28
“你这可是个大宝贝!”随着瓷器、紫砂类鉴定专家高笠鑫的“一槌定音”,一位长春市民带来的并不起眼的明早期大碗,瞬间引发鉴宝者们争相一睹其芳容——这是近日记者在长春华联古玩城六楼上演的2016“寻找历史的痕迹”秋季大型公益讲座鉴宝活动上见到的一幕。

  虽说收藏市场近年来频频“遇冷”,但参与此次活动的百姓之多、热情之高,再度引发人们对收藏与鉴宝逆市升温现象的思考。

  “宝贝”亮相众人叹

  当一位女孩把一只大碗拿给高笠鑫鉴定时,他眼前一亮:“这个大碗符合明早期陶瓷制品都具备的一个特点——傻大黑粗。它看起来傻大傻大的,釉也不白,但确实是个大宝贝!”专家的一番话令周围市民忍不住上来瞧两眼。

  无独有偶。一位老人用泛黄的报纸裹着的马家窑小罐,同样被鉴定为极具价值的藏品。在得知“宝贝”无误的情况下,这位市民甚至想借追问东西的出处来“考考”专家,高笠鑫告诉他小罐是15年前才出土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原来,那张包裹小罐的报纸正是2001年出版的。

  巴林鸡血石、硅化木、清中期松花砚、金代罐……各路宝贝齐聚,令高笠鑫、张徐、温双、窦双彬4位专家忙得不亦乐乎,市民更赞叹“大开眼界”。

  收藏渐趋理性

  “您这就是一个树脂制的日常工艺品!”听到民俗、玉器鉴定专家张徐这样的评价,刚从农村满心欢喜地收来“宝贝”的市民陈先生并未表现出失落之情。他说,自己正是从华联古玩城的鉴宝大会上成长起来的收藏入门者,“我现在经常去农村搜集老物件,但眼力还是不够,很多东西分辨不出年代和真伪,就当学习了。”

  像陈先生这样持学习心态、坦然面对失误的收藏爱好者不在少数。一位市民搬来一个五彩人物笔筒,就被高笠鑫鉴定为清晚期仿康熙时期的高仿品。面对疑惑,高笠鑫解释说:“这个笔筒犯了几个基本错误。康熙时期还没有这种画法,而且青花是印上去的,釉色也不是填上去的。想要成为陶瓷藏家,还要多了解各个历史时期陶艺技术发展到何种阶段、呈现艺术的方式等。”

  无论是赝品还是仿品,专家往往会直言相告。这要是在以前,有人甚至会与专家争个面红耳赤,但如今,百姓们升温的收藏热情中却多了一份理性。

  当收藏成为一种兴趣爱好与学习的渠道,而不是一夜暴富的途径时,一座城市的收藏氛围就会愈发浓郁。记者了解到,长春几家古玩城一年四季不间断地举办公益鉴宝活动,令收藏爱好者不再寻路无门。

  华联古玩城副总经理魏崴介绍,随着文化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市民对收藏文化也有了精神需求。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