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中国工匠”李仁清:用双手重现中华民族文化经典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10-28
福州10月27日电 (记者 刘可耕)“先用小牙刷扫除碑刻上浮土,后用棕刷刷上宣纸,再手持剪刀沿浮雕高处与低处交界部分剪开……”深秋,“中国工匠”李仁清在福州冶山一处清代浮雕石刻《瑞兽呈祥》前,时而站立、时而半蹲,手把手为福建学员林凤等传授高浮雕传拓技艺。
  当日秋阳高照,河南省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传习导师李仁清率领参加第三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的20多位学员,来到福州冶山进行户外传拓实践教学。
  生宣、剪刀、打刷、棕刷、抹布、扑子、镊子——拓印“七件宝”, 被错落有致地摆放于石刻前。
  从事传拓技艺30多年,常年在野外风吹日晒,工作艰苦,使得63年出生的李仁清略显沧桑。
  李仁清称,高浮雕传拓技艺大体分为“上纸、上墨、后期修复”三个大类,其中后期修复最为关键,要把原物的整体形态、信息都要修复出来。
  李仁清说,拓印技术盛于隋唐,延续至今有众多类别,大都受平面局限。高浮雕拓印技术打破这一习惯,针对复杂的立体石刻雕像,用多个拓片拓印,完成后再进行拼接,是传拓技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我从接触这一难题开始,就下决心攻克它,终于在2012年总结出可行办法。”
  “传拓技艺有100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国家图书馆等古籍公藏单位保存诸多原始文物已不复存在的珍贵拓片,要了解史料就要从拓片上寻求信息,拓片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拓片上可以反映出中国历代书法、艺术、政治、军事、文化等珍贵史料价值。”李仁清表示。
  山间秋日,来者不善的蚊子侵扰着野外传拓实践的学员们。
  李仁清边协助驱赶蚊子边说,“当今空气污染,石刻风化速度加快,文物的记忆一日日在丧失,遗留下来精美的石刻造像亟需抓紧拓印下来。”
  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大国工匠》系列片介绍了李仁清,让他一夜之间名声在外。提及此事,李仁清笑称,自己只是在“打刷声中传承古老文明”。
  李仁清告诉记者,从1982年起从事文物拓印工作,至今已34个年头。
  1982年以来,李仁清一直从事高浮雕传拓技艺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成立了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2008年为嵩山“天地之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高浮雕拓片精品档案;2013年到台湾佛光山举行高浮雕拓片展,同年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之邀,为“第一期全国传拓技术高级班”授课;2015年7月至12月,应郑州博物馆、郑州考古院、登封市文物局邀请,对登封的嵩阳观大唐碑、嵩阳寺造像碑、刘碑等名碑名刻进行传拓。
  河南省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传习导师李仁清在福州冶山为学员示范户外传拓技艺。 记者刘可耕 摄
  时近中午,学员顺利进入拓印“上墨”环节。李仁清老师端坐于石阶,用海绵制作出用于上墨的“扑子”。他说,到目前为止,正式拜自己为师的有4位徒弟。“师生间,也要有缘份,欢迎各地学员到自己传习所学习。”
  经过半个小时上墨,二只麒麟抢珠浮雕的形态在宣纸上呈现出来,纤毫毕现,围观的学员都忍不住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顺着山道下山,李仁清步履坚定。“回去后,还要与学员们一道把上午的拓片整体信息进行整理,尽可能恢复原貌。”
  "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串项链,那么拓片就是一颗发着亮光的黑珍珠。"李仁清说。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