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景德镇重建清代狮子窑首次复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10-20
景德镇10月19日电 (记者 王剑 王昊阳)19日午间,在“世界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知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等手持熊熊燃烧象征“薪火相传”的火把,为复建的清代传统窑炉——狮子窑首次复烧点火。
  投柴口大外形像狮子故称狮子窑
  记者注意到,这座狮子窑坐东朝西,两边各有一只守护石狮,大门上悬有“狮子窑”的匾额,窑的一侧有约9米高的砖砌烟囱。
  “狮子窑是清代用于烧造民间日用瓷的窑炉,它以树枝杂木为燃料,因投柴口大,外形像狮子,故称狮子窑。”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文博研究员周荣林是此次清代狮子窑复烧的专家团团长。
  狮子窑百年间缺乏传承与保护
  据介绍,清代瓷器的需求量大增,烧窑用的松柴燃料紧缺,为满足民用瓷器生产,在民间出现了以杂柴为燃料的狮子窑。
  有史料记载,景德镇清代有狮子窑70余座。1928年统计尚有22座,并有500多位窑工分布在这些窑炉周边,但现今难觅踪迹。
  由于狮子窑是民用窑炉,造型大小没有统一标准,百年间缺乏传承与保护。为了复建狮子窑,专家团走访十余位老窑工,并在媒体上公开征集信息,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最后确定清代狮子窑的外形、结构等生产系数。
  今年8月底,狮子窑挛窑竣工。10月8日,完成“满窑”,为复烧点火做好了所有准备。
  学者阎崇年:文化有了生命力
  知名历史学家阎崇年19日在复烧活动中引用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来强调文化的“活”和“新”,评价景德镇一系列古窑复建举措使中国传统非物质资产活起来,让文化有了生命力。
  作为景德镇的城市名片,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从2009年开始,先后成功复建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11座传统窑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