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在闽设传习所 促"师带徒"时代创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10-19
福州10月18日电 (记者 刘可耕)呈拜师贴、鞠躬、敬茶、献花……18日,伴着悠扬古乐声,6位女性古籍修复师,按传统礼仪向端坐于仿古椅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导师邢跃华行拜师礼。
  当天,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暨拜师仪式在福建省图书馆举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宣读关于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的批复文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福建省文化厅驻厅纪检组组长张佩煌共同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揭牌。
  张志清说,2013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传统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中的“师带徒”方式进行时代创新,在全国部署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聘请古籍修复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导师,带领学徒在修复古籍的过程中传授技艺。
  至今,中国已建立21家传习所,共收徒144人,仅2015年就修复古籍900余册,佛经、拓片、舆图等240余件,特别是由传习中心师徒承担的“天禄琳琅”等重大古籍修复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业界瞩目。
  邢跃华表示,成立“传习所”传承修复技术模式,一方面传承“师徒传承、口手相授”形式,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在“传习所”的带动下必将提升和推动全国古籍保护向更高层次、更高规模发展。
  此次参加拜师仪式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首批弟子,全部来自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年龄跨度40岁,最年轻的是“89后”,她们之前均已多次到省外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类古籍修复培训。福建传习所成立后,她们将可在福建省图书馆内,常态跟着导师学习传拓技艺。
  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称,此次成立“传习所”,通过“师带徒”这一古籍修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必将有助于推动福建省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的持续稳健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承载着民族文脉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
  “很幸运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首批学徒中的一员。福建有着丰富的石刻资源,但传拓、收藏、整理、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自己一定会认真学习传拓技术,把福建省的石刻资源通过传拓的方式传承下去。”福建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林凤说。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