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秩松:进一步发挥文交所的价值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10-10]
9月18日,全国文化产权行业自律组织——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在北京正式成立。下午,文交协举办了由行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闭门会议。本频道获得授权独家刊登其中部分嘉宾的发言稿。本文为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副主席、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的会议发言稿。
闭门会议发言稿
——殷秩松
议题一: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过程、历史价值、功能作用与创新方向
殷秩松:非常荣幸能第一个发言,也有点压力,我不一定按照这个完整扣题来讲,就谈谈自己的感想,因为毕竟做了八年文化产权市场的工作,有很多体会。首先我从文化产权市场发展过程来讲,我觉得文化产权市场是中国独创的创新产权市场,和一个独创的文化金融实践过程,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历史实践和作用,包括对于文化产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这样一个重要贡献是不容抹煞的。我作为从第一天开始不知道电子盘是什么的人,走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似乎在说文交所就是做电子盘,我内心也觉得好像很被扭曲。所以我觉得对于文交所也好、版权交易中心也好这样的文化产权市场如何评价它的历史贡献和未来价值,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有特别明确的认知,而且能够大声的喊出来。可能从市场、媒体、政府现在看到更多的是邮币卡,但是实际上在整个文交所群体当中大家还做了诸多方面的探索,可能反而没有被大家发现和宣传。无论是在版权还是在国有文化产权,还是在艺术品包括甚至是一些消费金融等等角度,其实文化产权整个市场的各类主体,我们在共同推动着非常庞大的创新体系。我们怎么能让这个创新体系真正壮大起来,让整个市场、政府、大众和媒体能够看到我们多个角度的创新价值,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我大概总结过往文化产权市场的价值,16个字,“公开市场、制度创新、跨界融合、大众带动”。因为文化产权无论是物权还是知识产权还是甚至是债权和股权,其实更多的是私权市场,国有这部分很少。私权市场原来的这种交易无论从它的市场化的程度还是公开性上都是不够的,文化产权市场的出现作为这样一个公开的要素流转平台,对于文化产权这种以私权为特征的市场的提升和作用是明确的。第二点就是它的制度创新,单就以艺术品为例,我相信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经历过这么多的前期的鉴证、鉴真的这样一些第三方认证增信过程,和相关的法律的制度建设,包括多方交易结构的设计,当然不仅仅是艺术品市场,整个中国文化市场应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一些严谨的法律设计、过程保障,包括第三方增信机制的引入,这是文交所不可磨灭的制度创新的价值,当然不仅仅是这一点点的制度创新。第三,文化产权市场是一个跨界融合的平台,原来我们看到的文化就是狭义的传统的文化,但今天我们讲的大的文化整个的推动,除了文化产业、文化经济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以外,其实文交所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文化与金融、与科技、与产业、与市场的对接,这种转化的平台、价值放大的平台,实际上我们说在这个当中我们通过文交所让更多的产业和文化发生了连接,我觉得这个平台作用我们自己应该看得到,而且我们要更大的去推动整个的文化与相关的产业跨界融合的进展。最后一点,文化产权是个大众带动的平台,这一点是真正从文交所的兴起,包括各类的电子化交易的兴起,真正的把更多的大众带起来,当然这里面我们说大爷大妈该不该进来,那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是让这么多大众能够参与到文化的投资、理财、缴费和收藏这样的一个进程当中来,我觉得文交所功不可没。我经常说每个人和文化的关系都有四颗可以调动的小心脏,投资、理财、收藏和消费,无论你把哪颗小心脏点燃起来都和文化发生了关系,他都有可能成为终极的文化消费者、审美者,所以文交所作为一个让全民的文化创意、文化消费和文化投资带动进来的这样一个专有平台,包括通过公开市场有大众产生的大数据来表现文化的价值,彭总上午讲的文化价值体系,应该说让文化和人,和大众发生了连接。我从这四个方面认知文交所的创新价值、历史贡献,当然这个所谓历史贡献到今天远远没到终点,还只是一个开始,只不过我觉得作为我们发起这样一个协作体,真的文交所从业的相关同仁应该更广泛、全面的认知我们自己文交所的价值,真正的把文交所价值进一步发挥得更大。
对于创新方向我大概有几点想法,第一点就是文交所应该致力于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有这么一个总结,如何把智力资本、政府资本、产业资本、信贷资本和社会资本或者我们进一步叫消费资本,这五类资本能够通过文交所的交易结构化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形成一个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的资本体系,这件事情我觉得应该是文交所作为一个准金融机构主要的需要发挥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一个资本生态体系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有电子盘能够代表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还有方方面面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促进这五类资本在文交所上产生结构、产生交易,这是一个核心的认知。发展的重点方向,文交所其实本质上就一条,我觉得就是文化资源的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和证券化进程,我们要循序渐进的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往前推进,证券化是我们未来必然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直接目标。高频交易是交易所必然希望达到的目标,也不是就是今天一定直接可以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把文化资源的产权化问题、资产化问题,进而把金融化问题解决好,证券化也是指日可待的。其实文化产权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定价、流动性差,典型的最多能算作另类资产有时候连另类资产也算不上。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设计的公开平台来提高参与的投资者、投资机构的范围,来增强交易的力度、频度,但是也不一定要达到一个实时的高频交易,来提升整个交易所有可能在每一个特定资产领域里的定价能力,并且提供更多的区分于传统市场的更多的流动性,只有真正把文化资源变成了文化资产,才有可能对接金融,才有可能进入证券化。所以我想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创新,这件事情我觉得都是一个最核心的思考,就是如何在产权化和资产化这个问题上形成基础的价值、基础的平台作用。
具体的在谈到文交所的发展上,我还想谈两点跟互联网结合的角度,今天曹老师上午也提到,面对互联网的大的发展,作为第三方的市场平台,我们自己不主动的拥抱互联网我们可能真的像今天的传统产权市场一样面临挑战或者被革命。今天中午和志兵聊起来,现在全国产权市场都投向阿里拍卖的拥抱,核心的原因金马甲没干起来,大家就只有是臣服于互联网大平台之下。我们文化产业还有点特殊性,能不能借助这点特殊性赶紧主动拥抱互联网。
第一我们怎么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的要素配置交易和投融资服务,这个可能是现在文交所各方面都不太关注的领域,也就是传统的B2B的非标交易怎么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大规模高效的非标交易,使其成为我们文交所重点发挥作用的一个领域。这个方向的实现能让文交所除了大众投资促进以外更好的去实现产业促进。在这里面我们自己做了一些实践,我们在版权方面做的“版权云”和艺术品方面做的“艺术家公盘”等等,都是想如何借助互联网做好B2B的非标交易,在这一端发挥更好的面向互联网的市场平台作用。另外一个要借助互联网开展的就是面向大众的融合文化消费与投资于一体的文化消费金融领域,这件事情是任何的其它产业产权领域不具备的特点,因为文化的终极就是消费,然后它的消费者又是大众,所以如何利用互联网把大众的消费金融的这套创新体系能够做起来也是文交所一个绝对大有可为的一个空间,也进而实现我们在消费促进上的一个价值。这块我们前期也做了一些实践,大家都知道我们做文化消费权益的众筹交易,去实现对于消费者理财消费的融合,然后也能够帮助产业更好的利用预售的资金来形成这样的一个类似融资的过程。这个方向我觉得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其实我最后想说的就是文交所不能没有电子盘,但是文交所不仅仅可以有电子盘,我们还大有空间可以创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在我们文化资产端做足我们的基本功,把文化资产的产权化、资产化进程做好,我觉得文交所能够在投资促进、消费促进、产业促进这几个方面里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