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从鼓形提梁壶说紫砂收藏的地缘优势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9-14



那天午后,同沙老接待完宜兴来的客人,从饭店出来经过一家文物商店,忽然看见玻璃窗内的格架上摆着一只紫砂壶,体量颇大,是一件加彩豫丰,很有感觉。沙老说进去看看。于是走进店去,店里的人认识沙老,分外热情,马上把壶捧了过来。我和沙老将壶拿在眼前欣赏一番,确是老壶。沙老动了心要买。我劝他:您家里东西堆得没地放,再说这壶就一普品,还是别买了吧。沙老看看我说:不让我买,是不是你想买呀。我笑说:我也不买。他问:为什么?我说:搁前两年我还有心收壶,现在,尤其是研读佛经之后,对个人收藏真是看得很淡。这壶是不错,看看玩玩就好,没必要非买了搁家里头。沙老笑着摇头,就这样离开了文物商店。


  总说老壶难寻,但在江苏,尤其南京地界,老紫砂不时进入视线,这就是因为地缘优势。南京在明朝和民国都曾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文化也很繁荣,且在地理位置上与宜兴靠近,紫砂壶自然往这儿销售流传。南京这里还有一个风俗,以紫砂壶作明器。现今可考纪年最早的吴经墓提梁壶,就是在南京中华门外的明朝墓葬中出土的。这并不是个例,南京文物市场上不时能见到出土器,有时一窝风一出一批,有时则零零碎碎,有时又冷清好一阵儿。商贩们说那都是从城市周边郊野老坟中起出的明器,比如本世纪初南京麒麟门外一个工地就曾出土过一批鼓形壶,镇江丹阳也有类似紫砂明器出土,而福建地区也盛行以朱泥壶陪葬的风俗。过去人们讲究事死如事生,活人爱喝茶,死了也得弄个壶陪葬,而且壶本身有多重吉祥寓意,人们希望亡灵可以通过壶到达另一个天地,进入仙境。

  图中所示鼓形提梁壶,从形制上看,与南京、丹阳出土的紫砂器类似,而泥料和工艺方面则更为精细精致。壶体通高12.2厘米,腹径9.7厘米,壶腹鼓圆,下部略收,壶底平整,肩部装饰白色泥绘鼓钉,两侧衔接硬式拱形提梁,提梁浑圆十分秀气,两梢处有明显的竹刀修饰痕迹,盖为平嵌式,与壶口合缝严密通转无碍,壶钮塑造得很有韵致,方圆结合棱线匀挺,壶身一侧的三弯流曲线优美,与提梁处于一线。整件器型看上去既古朴又灵秀,圆润可爱。

  此壶无落款,对于这样的无款壶如何判断它的年代呢?可以从泥料、工艺、造型等方面入手。此壶泥料发色黯紫内敛,颗粒质感明显,有早期壶特征;从工艺看,壶上局部有刮擦修饰痕迹,而提梁与流的衔接不同于初创期的打孔铆接式,同时底片、身筒以及壶盖子口的粘接手法呈现明末清早期特征;从器型看,这种如长虹贯天式的硬提梁,在晚明及清三代时期的紫砂壶上较为多见,因此结合种种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判断此壶应为清三代时期制器。

  此壶乃是从一壶友手中购得。玩收藏得有人脉,人脉资源也属于地缘优势的一种,俗话说“河里无鱼市上有”,不是圈中人自然不知内中门道,没有信息来源,误打误撞容易上当。入了圈子,信息渠道才畅通,才有更多机会收到外人难得一见的藏品。当然,初涉猎者也要小心,防止被人忽悠,地缘优势是有利条件,更重要的还是加强自身修养。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