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南宋沉船“华光礁I号”出水文物在河北展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8-29
石家庄8月28日电 (记者 高红超)一艘在南海沉没的800年前的南宋商船“华光礁I号”模型及出水文物28日“现身”河北博物院,从沉船打捞出来的陶器、瓷器、青铜器、石器、钱币等253件套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旺发达的景象。
  由河北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主办的“南海归帆——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当日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展览正值暑期,吸引了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前去观看。
  800多年前,一艘南宋商船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触礁沉没,沉船于1996年被海南省琼海市潭门渔民发现。“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发掘,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远海水下考古,出水了沉船和近万件陶瓷器及碎片。
  当日展览中,人们看到最多的陈列文物便是瓷器,其中一些瓷器与珊瑚“长”在了一起。据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建立后,瓷器是当时最大宗的贸易货物。“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酱褐釉最少。大部分来源于福建泉州地区的窑址,另有一部分龙泉窑、景德镇窑的产品,说明泉州是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和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展出文物中还有几件精美的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它们是古代妇女用来存放脂粉的化妆盒。海南省博物馆陈列部设计人员张雅千说,“华光礁I号”出水了大量粉盒,说明当时的海外女性对产自中国的化妆品情有独钟,“摇摇会发现,里面还有东西,据判断就是当年的化妆品。”
  展品中还有一件珍贵的《更路簿》,它是海南民间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详细记录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向、距离、岛礁特征。张雅千说:“这是毛笔写就的手抄本,40页,大约6000字,年代是清末民初。证明了沿海先民对南海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