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买家指挥艺术家创作 风水画困扰中国山水画市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8-22
“在油画、水彩画和迎合社会低级趣味的行画的冲击下,以传统水墨为表现手法的中国山水画长期脱离一般大众的收藏视野,而成为专业收藏家的小众情趣。”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用纯水墨来描画江门雕楼等岭南侨乡风土建筑人情的画家何德能,日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即使是学术界和商界公认的一线名家纯水墨作品,也难以打开大众市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发则坦承,在普通收藏者看来,纯水墨的山水画黑乎乎一片,挂在家庭厅堂或办公室都不够喜庆,特别是遇到那些不懂得欣赏的非专业观众,还可能遭其当众恶评。

  旧社会流行讲究“靠山面水”的封建迷信想法,一直困扰着买家对山水画这一画种的收藏心理;加上某些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长期在市场上大力推动穿金戴银、大红大绿的重彩画作,使得大众对山水画审美品位日益被影响和拉低。

  山水画扮演“墙上主角”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山水画,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一直是受人关注的“墙上主角”。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泛指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美术界普遍认为,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中国山水画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水画接近西方人眼里的风景画,但比西方风景画的“出生”早了1000多年。据何德能介绍,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但真正被命名为山水画的历史名作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当时山水画还未成为独立的画科,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有点像现代画家徐悲鸿的《巴山汲水图》和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从历史摹本中可以观察看到,峰、石、云、水、树等元素在画面上已经有了非常复杂的艺术表现。因而,顾恺之也被公认为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其作品《画云台山记》也被称为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

  在国内的大型博物馆、会议室、礼堂、办公室、公共活动区,还有一般老百姓家庭的艺术类装饰品里边,中国山水画均是高频出现的细分画种。近十年来,作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张大千、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傅抱石、吴冠中,还有岭南的关山月、黎雄才等画家,均是以山水画著称的艺术家。今年春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7亿港元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2015年嘉德秋拍以1.8亿元成交的李可染《万山红遍》,2012年以2.9325亿元拍出的另一件李可染《万山红遍》,还有2010年以1.008亿元成交的张大千《爱痕湖》,以1.2992亿元成交的钱维城手卷代表作《雁荡图》,以1.3664亿元成交的王蒙《秋山萧寺图》,以1.71亿元成交的徐悲鸿《巴山汲水图》,都是中国山水画。

  据收藏家罗渊介绍,一般而言,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投入的工作量比较大,因而,拍卖市场上一旦出现名家精品,往往就会受到资本争抢,从而拍出高价。

  岭南山水画市场百花齐放

  以丘陵为主的岭南地区,虽然现当代涌现了一批像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这样的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山水画家,在世的如陈金章、林丰俗、刘书民、许钦松、吴静山、庞泰嵩、李劲堃等,亦形成前后接棒的梯队,而逐步受到全国市场认可,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仍然被国内认为是山水画创作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

  不过,就岭南市场本身而言,山水画仍然具有结构性的优势,至少与花鸟画相当。在历年上榜过胡润艺术榜的岭南画家里边,杨之光(2016年逝世)、林墉都是人物画家,而周彦生、方楚雄、陈永锵是花鸟画家,陈金章、林丰俗、许钦松、李劲堃、方向则为山水画家。总体来看,山水画板块的上榜艺术家人数是三大板块里边最多的一个,一共有5位。

  实际上,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把中青年艺术群体也统计进来的话,岭南的山水画家也算得上人才辈出,市场并没有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郝鹤君、张彦、方向、黄唯理、张东、朱颂民、刘思东、李绪洪、罗渊、胡明德等画家,作品近年来在市场上的推广力度也非常大。

  “长期以来,山水画在市场上存在刚性需求。不管是公共机构,还是公司、家庭,在新楼竣工、换办公室或新居入伙的时候,都会考虑买一幅两幅山水画挂一挂,起到装饰的功能。”何文发说,至于对专业搞艺术品收藏的人来说,中国山水画则是绕不过去的弯。他身边的画廊朋友,平时销售对象较为广泛的除了花鸟画,就是山水画。由于岭南书画市场的区域特点与北方市场相比更为明显,因而,业界对岭南画家作品的整体市场销售情况也看得比较清楚。“岭南花鸟画的创作得天独厚,整体水平不弱,山水画能有现在这样的市场,跟本地收藏者的群体偏好有关系。”

  随着南北交往的频繁,书画市场也会日益开放。罗渊认为,他自己收藏的范围就拉得很广,不一定局限于岭南。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像陈华、何德能、孙金龙等一些非广东土生土长的山水画家,在市场上的受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艺术不应一味逢迎市场

  在市场上,山水画被一些画廊老板戏称为老板的至爱。

  “的确,不管是企业家,还是一般店主的办公室里边,我们都可以看到像鱼缸、山水画这样的不可缺少的元素。”一位在广州芳村开画店的湖南老板告诉记者,摆放鱼缸是为了聚财,而挂山水画是为了有个“靠山”。行走江湖的所有风水师都会这样告诉他们的客户,这给芳村这个市场带来了很多生意。

  这位老板说,他平时做生意很尊重客户的购买意愿,会专门针对不同人的需求来定制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作品。譬如,山是摆在中间还是两边,是高是矮,水应该怎么流,树和花应该什么颜色,都可以由客户先提出来,然后他们再让艺术家来实现。

  不过,对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经接受过非常严格的中国画学术训练的何德能来说,前面几十年都在跟着冯建修、杨长槐、王振中、马庆中、李小可等老师习画,在角色认同上更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画家。“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画家,不应该为了逢迎市场而偏离专业去画画。毕竟艺术家不等同于画师和画匠,怎么构图、布景、勾勒、皴擦、设色,都有专业上的规矩,也需要在每一件作品上面追求不一样。”他坦言,作品是艺术家情绪和美学思想的载体,如果艺术家不去追求艺术的本质,而一味按照非专业人士的指挥来作画,每天去重复“生产”那些程式化的所谓风水画、招财画,就会永远深陷于商业利益而不可自拔。

  对于当前市场千篇一律的风水画样式,雕塑家潘鹤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亦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厌恶,“有些画家的作品,一万幅就等于一幅。因为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差不多的,看了第一幅,就知道下一幅是怎么画的。这样的作品与其叫创作,不如叫印钱。”

  与潘鹤一样,何德能也主张艺术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和千篇一律。何德能客居的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对民族文化保护得非常好,碉楼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岭南文化的一种。他长年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锁定在这些中西合璧的碉楼群中,从2015年春节开始,他以开平、台山的碉楼为题材,创作了132幅“碉楼画”。这些作品都是用纯水墨来表现,每幅都不一样。“本身纯水墨不是市场流行的那类风格,而我的取材、布景、设色,远远脱离了风水画的要求,很多人说我是吃力不讨好的。”何德能坦承,自己想做的是艺术家,而不是风水师,虽然他也希望每位艺术爱好者未来都鸿运当头,但是,艺术的本质是对美、思想、境界的融合,并不仅仅是心理暗示。

  对话

  画家何德能:

  应以有个性的艺术

  创作来反映风俗民情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当前书画市场商业标准偏离学术标准的现象?

  何德能:艺术作品应该传递美的视觉和积极健康的思想。中国画不仅要传承传统中优秀的艺道文脉,更应该富有创作精神,在作品中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我对当前艺术市场一直保持关注,但关注的角度有些不同。我不是关注谁的价格高,而是关注谁的未来价值高、走得远。随着美学教育的推广和媒体平台对高水平艺术作品的不断传播,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相信未来的艺术市场会产生结构性的调整。一些程式化高、浮躁不安、单调乏味的作品慢慢会淡出。

  南方日报:风水画的市场需求一直很大,艺术家怎么应对?

  何德能:既然有市场需求,就有它存在的空间和价值。我曾关注过这方面的画作。一个艺术家确实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一些特别的部分,并能在作品中加以良好的体现。但这并不是非要表现得像今天大家看到的,如聚宝盆、鸿运当头等一样的程式化、甚至技法雷同、赋彩也相近的画作,艺术家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创作不一样的美术。

  南方日报:有人说艺术家不逢迎市场,就找不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何德能:当然,画什么样的画,还是要视画家本人的情况来定。古代有些大师,为了生存和发展自己的需求,也会分配一定的时间去画一些迎合市场特别需求的作品。但是,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做这样的事,就会影响到艺术家本身在艺术上的未来取向。就我自己而言,我只想在不断学习传统中,把自己的所学在生活体验和写生中去反复试用,尽努力找寻自己喜欢的气息和方法。

  南方日报:那应该以什么样的作品来面对市场?

  何德能:喜欢做艺术的人,我觉得要能甘于平淡和享受寂寞,也定会有更好的回报和收藏。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要让别人了解您是非常容易做到的,认不认同还得靠画家自己作品说话,相信在这广阔天地下定能找到知音。如果随便拿几件没有任何艺术含量的东西来走市场,既是对艺术的不负责,也是对市场的不负责。

  简介:

  何德能,49岁,贵州人,1991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在广东从事教育工作逾20年,现为“李小可工作室”画家,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先后在贵阳、铜仁、江门举办美术作品展,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重要展览,近年来以纯水墨的碉楼国画创作受到业界关注。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