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院校动态

互联网时代艺术教育不能缺少经典传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8-08
日前,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主持,参会的嘉宾有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一川,教指委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孙惠柱教授等。会议对当下的艺术教育现象进行了探讨,对艺术学门类特别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评估标准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建议性报告。

  如今互联网与传统艺术之间的新型关系引起了与会者的密切关注。王一川指出,互联网的大众性与偏低俗性,对传统艺术本身造成了一定冲击。“观众要娱乐,要看平面化的、戏剧性的、类型性的、身体性的东西,不愿意看相反的真实性、典型性、深度性、精神性的作品,这是冲击之一。”针对这种现象,王一川认为,首先要加强公民艺术素养的养成。既然重心到了观众,国民艺术素养、公民艺术素养、观众艺术素养的养成就很重要。包括我们研究者自己,也是观众的一部分。这就是艺术学理论应该做的事情。还要深入互联网,展开网络艺术评论。孙惠柱表示:“我们的网民为何会变成这样?因为他们不读书了,人均阅读量非常低。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阅读,人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经典的文学作品一定是要求学生看的。”

  此外,大学毕业后究竟是马上就业还是再读书?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与会嘉宾们的广泛讨论。彭锋介绍说:“北京大学的学生进校时,有的老师会跟他们说,光学这四年是不够的,一定要去继续深造。所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让他们先学好英语,很多同学甚至学了‘二外’,这样出国的时候会很有优势。但让他刚毕业就要就业,这个似乎还没有机会经过实践检验。”孙惠柱则发表了不同看法:“这个情况似乎是中国学生的普遍现象,好像越是好的学校越是要学生继续深造。但是在美国,越是好的学校越是要马上就业。因为只有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决定自己究竟还要学什么,再来进一步深造,读硕士或读博士。我觉得,即使是学艺术理论的,实践也很重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