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何暴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7-29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截然不同,1990年代和2000年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重要区别——尽管那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变化很大,人民的生活变化不是非常显著,但是部分艺术家由于海外的影响,出现了在我们看来的“暴富”。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情况?1988年国家全力推动了土地、住房和商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它让地方政府迅速扩大,逐渐减轻负担,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以地方主导城市建设成为主流,培养了中国一大批房地产商。

  与此相对应,在中国艺术界有两个暴富。一个是城雕,在1990年代得到了大力发展,艺术家个人能够亲身体验到,他们出售自己作品得益于城市的扩张。第二个是拍卖,艺术市场迅速扩大,天价的拍卖层出不穷,资金是来了,谁在拍卖,谁在背后推动?早期,我们说是受西方的影响。从1996年到1998年,我们判断海外资本主义的实力和中国艺术的建设和推广影响。看到中国在将近10到15年的时间内当代艺术,受波普艺术的影响非常大,全国都“被波普”。典型的是北京798艺术区,两千多画室都同一个面貌——波普艺术。但是诡异的是,在国内市场上波普艺术并不占鳌头,这说明不是说你生产了就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成功。

  大概2005年,有个城市举办了收藏家讲座,当时有个说法“现在殖民主义退潮了”。其实,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推手还是海外市场,而投钱的是中国地产商。即天价收藏的是地产商,其中有大老板、小老板。这也是为什么2000年以后新一代的艺术家很难再创造,实际上市场上不是一个自然性质的形成,而是有特定的条件。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化的加剧,使得殖民主义退潮。但中国的地产商有一些在199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波普艺术的收藏。而大部分收藏家,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并没有真正的认识,1990年代,当时的普遍收藏有两大潮流,一个是传统写实,一个是中国的水墨画。这样的收藏更多根据收藏家自己的背景兴趣,当然还有根据各种复杂的因素。这种情况使得到2000年,新一代的艺术家很难增加。

  2000年以前,中国社会并不丰富,虽然绘画更加开放了,更加富裕了,但是市场并没有发生类似改变。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才开始真正进入到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一个重叠的时期。对新一代艺术家来说,景观、图像这些因素对他们而言更加丰富了艺术语言。波普艺术就开始大胆采取了现成品的挪用。

  历史往往不是由一个单线的方式构成,而是多种复杂的模式。中国波普的发生就强调了三个原因,中国自身社会的变化;海外社会的影响;以及艺术语言的变化。

  又比如1990年代以来一直把雕塑边界认为是一个假问题。因为它是自然的发展过程,只要后现代进入当代社会,传统雕塑自然就会解体、消失。我觉得雕塑是最无法找到展览作品的。尽管雕塑在不停做展览,而大部分的城雕却是高度的样式化。而只要找出一个很有创造性的雕塑,它就走出了雕塑范畴,却有装置的特征。绘画也如此,我们的绘画没有图像化、媒介化,那么很可能是传统样式的一种重复,不管是传统的学院绘画还是波普的样式。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