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兽首喷泉闻名世界,然而遗存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给喷泉提供水源的蓄水楼主体却年久失修。今天上午,海晏堂蓄水楼本体加固保护工程正式完工,游客可以站在外围欣赏到遗址原本的面貌。
在圆明园著名的西洋楼景区,除了大水法、方外观,最引人注目的就要算是蓄水楼了。蓄水楼遗存的主体为一座夯土台,外形好似一个倒置的四棱台,高7.2米左右,表面处处是风化的痕迹。
“这个蓄水楼是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蓄水楼的顶端,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王猛介绍起这处100多年前的喷泉的工作原理。喷泉位于海晏堂的主楼西,通过连廊连接东西水车房和蓄水楼,“咱们站的这个地方就是蓄水楼主体,上面的蓄水池在圆明园被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当年,人工提水至蓄水池,内部有铜管可以将水输送至喷泉,喷出的水再回流到蓄水楼下,有专用的水车提升到蓄水池中回用。“之所以蓄水池建得这么高,就是利用水位高差流动喷水。”
以前,蓄水楼的主体外围有厚达5米的包砖,但后来被扒走了,成了游客看到的夯土台模样。风吹日晒多年,蓄水楼主体出现了大量的裂纹,夯土四周立面约有10处深水孔洞。工作人员还发现了较多虫洞,这也是由于杂草滋生导致土台松动,动物就利用孔洞形成了洞穴。“这些都在不断加重蓄水楼主体的负担。部分土层脱落,东南角的一大块夯土已经被雨水冲刷掉了。”王猛说,如果再不修复,有可能引起土体滑移的危险。
2014年6月,西洋楼遗址修复立项,专家及考古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在遗址周边进行实地考古等方式,设计了数个修复方案,最终确定用“四角加固”的方式进行修复,不改变文物原状,使用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施工。工程于今年4月22日启动,日前完工。
如今,蓄水楼主体的四个角被砖块包裹支撑,而砖块的搭建也颇有讲究。“我们在遗迹周边发现了这种地趴砖,而且发现原来的砌筑方式是‘三顺一丁’砌法。”王猛介绍,发现地趴砖之后,施工方按照原规格、原尺寸进行复制,总计用砖量约16万块。
记者在蓄水楼顶部发现有一圈暗槽。“这是专门用来对付雨水的。”王猛说,修复前,雨水落在蓄水楼上只能积着排不下来,修复后,不仅在顶部铺设了防水层,还将顶部垫高,雨水就可以通过暗槽流到地面,减少雨水对主体的破坏。
下一步,圆明园管理处还将对紫碧山房、廓然大公等遗址进行逐步清理,有计划地抢险保护、立项修复更多文物。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