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7-21
近日看到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名家讲中国绘画名作》和《名家讲中国绘画(插图本)》两本书,书内均收录了笔者所写的文章数篇,其中就有《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这篇文章。此文是我在1983年撰写的,刊载于当年《文史知识》杂志第6期上。

在江西文化史上,隐逸着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他的名号三百多年来为世人惊叹不已。他就是开一代画风,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朱耷。

  记得当时《文史知识》杂志虽创刊未久(1981年创刊),但顺应潮流一炮打响,编辑部为丰富刊物的内容,打算开辟一个小栏目,用以介绍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编辑部的杨牧之、华小林等便来到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书画组(彼时的中华书局,尚在王府井大街上,与现在的商务印书馆共用一座楼,他们要到故宫博物院来约稿十分便捷,骑自行车十来分钟便到,而我所在工作的陈列部就在东华门里的“南三所”,进到东华门就可以了)找到了我和若干同事,向我们约写文稿。我自1981年起开始陆陆续续撰写了《谈宋代画家马远的〈踏歌图〉》、《明代商喜的〈关羽擒将图〉》、《李唐及其〈采薇图〉卷》 、《〈伯牙鼓琴图〉及作者王振朋》、《任伯年和他的〈风尘三侠图〉》、《〈马术图〉和作者郎世宁》、《民族和睦的颂歌——谈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范宽的山水画作品》、《谈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锦绣山河 尽收眼底-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多篇小文,登载于该刊物。

  一开始约写文稿的要求是,选取有历史故事内容的绘画作品,所以写者均按此标准,尽量选用故宫博物院所藏这类题材的作品来写作。但是在大家写了若干篇之后,发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如此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很多,写作资源近于枯竭。于是经与《文史知识》编辑部商讨,编辑部同意写作的范围可以扩大,不一定要和历史故事完全挂钩。

  我所写的《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一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炉的。对于朱耷(即八大山人),我对他只是饶有兴趣,并没有专门的研究,所以写文章时必定要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上个世纪80年代,美术史的专题研究尚未深入普遍开展,而彼时对于朱耷(八大山人)生平中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那就是他曾经做过和尚,也做过道士,“亦僧亦道”,即和尚朱耷(八大山人)和道士朱道朗为同一个人。持这一观点的,主要见于李旦先生(1918-1998年)的一篇文章《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刊于《文物》1960年第7期)。这样的说法极富传奇性和趣味性,所以便采纳,用在了文章内。当然,随着专题研究的开展与深入,这一说法遇到了挑战。上世纪的1986年、1988年,先后两次在南昌召开八大山人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八大山人研究学会,促使学人对其的研究进入纵深。江西人民出版社当时出版了两册《八大山人研究》的论文集。虽然仍有部分学者坚持旧说,而大多数的学者对朱耷“亦僧亦道”的说法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引用很过硬的资料加以论述。所以此后对于朱耷生平中的这一问题,基本上都持后说。可以认为后说已成定论。

  此次中华书局将原先刊载于《文史知识》杂志的文章合集出版,应当是好事一桩,但是将本人持过时观点的《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旧文亦收入《名家讲中国绘画名作》和《名家讲中国绘画(插图本)》两本书内,笔者以为略有不妥。这两册书出版之前,一来事先并没有和作者打招呼,征询意见,十分遗憾;二来也没有注明文章原先发表的刊物及时间,十分遗憾;三来使作者无法修改旧说,也使读者误认为笔者依然同意旧说,十分遗憾;四来也不见应当赠与作者的样书及稿费,十分遗憾。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