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乾隆帝挑选鉴宝掌眼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6-21
在古玩市场,我们经常会见到掮着背包手拿电筒的淘宝人。这些人大多是开店的生意人,话很少,一副深沉自负的神情,似乎好东西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被他们手电筒照上的东西就会让店主拿出来上手,然后,接下来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从背包里掏出高倍放大镜凑到眼前瞄细节·····

  大凡不諳此道者见了这些人会肃然起敬,认为他们是精于此行的行家里手。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真正进门,他们以为掌握了一些辨假的细微之处,就不会吃药了,殊不知制假者正是在这些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于是,结果总是免不掉“警惕、警惕、再警惕,上当、上当、再上当”。

  真正的高手是不需要这些道具的,他们甚至在一丈开外瞟一眼器物心里就已经有底了。这就是所谓的“望气”!物品的气色是东西本身内在诸元素的自然外泄,也是仿真高手无法摹仿的精气神的综合韵味。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世时,鉴定古玩很少上手,就是靠一眼望气,那到代的气息会不停地向内行人发出特有的声纳和波長,这些特殊的声纳和波長外行人是接收不到的。有人会说我是否在故弄玄虚?其实当你开眼后,自然会明白我说的道理。

  ​就拿古陶瓷来说,岁月的风霜在釉面上打磨出滋润而温柔的玉质包浆,在内行人眼中会产生无法拒绝的透人光泽,将你的魂魄勾引过去,让你怦然心动,加快呼吸!

  如果你有幸,能见到大量到代的真东西,又能将这些东西给你留下的特殊信息牢牢地印在脑子里,到一定时候,你就能与真东西产生互动和对接,它们所散发的波長和声纳会被你很快接收,并在心灵深处产生对话。

  据清宫野史记载,乾隆晚期,宫廷遵亁隆的旨意欲物色一位眼力颇好的古陶瓷掌眼人,御旨一下,各地荐者如云,经过层层筛选,送到京城的尙有百余人,而最后只要一人,怎么办?说是亁隆帝早成竹在胸,已悄悄命督窑官秘密仿制了一件宣德青花指日高升炉,炉身上的龙纹和海水纹仿得和真品几乎一样,青花发色也十分类似。于是,亁隆又命下官在库房里挑选30件宣窑青花真品,将仿的一件混入其中。随后召集那百余名各州府选送上来的鉴瓷“专家”逐一出列,到现场鉴定,预先告知他们其中有赝品,让他们从中找出来。这些“专家”们表演各异,有上手逐个抚摸的,有拿放大镜凑近逐个细细辨识的,唯有一姓柴的扬州籍老人,只在那堆瓷器面前站了片刻,目光像秋风扫落叶地在那些瓷器上过了一遍,随后附身从那堆瓷器中拣出仿的指日高升炉递到乾隆面前。乾隆率先鼓起掌来,此人原来就是声震江南的大收藏家,御承堂的创始人柴琼!事后乾隆帝问他“爱卿当时怎么能扫一眼就知真假?”他伏地奏道“比如皇上不穿龙袍,有阅历的人即使没见过皇上,也能猜出八九分来!人有气场,瓷器也各有气场,到代的与仿的气场不一样啊!”乾隆合掌大笑,赞道“真高手也”!外行人觉得类似的游戏有些难度,可能是传说中的故事,但对经常在市场中下手的藏家来说,这故事绝对可信,这是实战中练就的经验。

  说白了,还不会“望气”,一旦能“望气”,这游戏也就不那么难了!达不到能“望气”的境界又想避免吃药是不可能的。因不能“望气”,也只好拘泥于某些细节:如唐三彩,当初有些专家认为凡通体布滿细碎冰裂纹的必真。造假的人就在这上面下功夫,不久便攻克了这一难关;又有专家说,光看细碎冰裂纹不行,还得看裂纹边縁有否微微上翻?上翻的为真,即所谓的翘楚。好,没多久制假者又将翘楚做出来了,接着又是一大批吃药的人!专家又说了,光看翘楚不行,还得用放大镜细观裂缝间的“渍”,即浸色!那被酸性或碱性土長年累月侵蚀后畄下的深黃色斑迹,但用不了多久,这一被少数专家颇为自傲的发现又被造假者攻克·····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鉴定者和制假者永远在不停的较量,当专家认为的唯一标记被攻克后,专家客观上反而成了制假者的“托儿”,这时信了专家等于认了制假者的新仿!

  所以,只有古陶瓷透出的气质是任何造假者无法仿制的。它和人的外在气质一样,人的气质是内在修养,学识,文化底蕴等素质的外在的自然流露,没有内在的深厚涵养,想靠外表的人为化妆和名牌衣服是塑造不出气质的。看一个人,只要望一眼他的气质就基本明了他的内在涵养,任何掩饰或做作都不能改变他呈现在眉宇神色间的气息。观人要观人的气质,看古陶瓷同样要望它的气韵,懂得了“望气”也读懂了古陶瓷,懂得了真正的鉴别真伪之术!

  古陶瓷的气韵凝聚在肥厚的包浆中,是由玉质般的光泽向外自然散发的,类似不停发送的电子波長,这特殊的电子波只有能解读它的人才接收得到,其他外行或尚未开眼的人是断断感觉不到的。

  我有个朋友,也是媒体人,专做收藏类人物的报道,自己收藏的档次也颇高,现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还在天南海北地奔波,一边寻找采访对象,一边鉴赏东西,人很耿直,不愿说违心话,由于眼力好又说真话,因此得罪了好多人。他说不在乎,良心要求他这么做!他说,也是职业道德的厎线。当时谈到眼了有很多玩仿品的“国宝帮”,他一针见血比说“古陶瓷的包浆是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它会散发特强的电磁波,玩仿品的’国宝帮’和那些专玩残破旧瓷器的中层人次都是接收不到类似电磁波的。”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对能接收古陶瓷特殊电子波的高端玩瓷人来说,新仿瓷散发的气息和光泽会觉得十分刺眼,他们的眼光会躲避开去,因两个波長是绝对相排拆的!

  “望、闻、诊、切”是中国的中医学诊断病情的主要手段,它将“望”放在首位,说明望气在诊断中的重要,一个人患了病,必定会在气色上反映出来,高超的中医师经过千万例的实验总结,掌握了各种外在气色表现与内在病患的联系,故一望气而知著!异曲同工,诊病如此,鉴古玩也如是,如果鉴定家在脑子里储存大量的真假信息,而任何一件古陶瓷的内在质均会自然地反映在它外在的气色上,只要一望气就能识真假。这绝不是哗众取宠的渲染,而是真正高手多次现场的印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