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瓷片爱好者醉心寻宝20年 曾换回清代古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5-05
对一般人来说,陶瓷制作的碗、碟等的碎片,与碎砖瓦砾没什么区别,但在瓷片爱好者眼中,这些碎片里也许就有“宝贝”。常府社区粉妆巷的茅海涛由于买不起完整的器物,从20多年前开始,在老城区的工地上寻找瓷片。最有趣的是,他与朋友曾在乡下上演现实版《卖猫》,并成功换来一只顺治年代的“钵式炉”,至今收藏在家。

  从小喜欢瓷器 醉心工地“寻宝”

  今年不到50岁的茅海涛虽然还不能称为“老扬州”,但却有老扬州人的传统爱好:他喜欢收藏,尤其喜欢瓷器。

  据茅海涛介绍,他从小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尤其对瓷器倍感兴趣。初中毕业后没多长时间,他就进入工厂上班,闲时买了一套两册《明清瓷器鉴定》,在家慢慢研究,对书中所拍摄的名贵瓷器特别神往。

  无意之中,茅海涛发现老城区的工地上有古色古香的瓷器碎片,捡回来一研究,他发现其中有不少都是明清时期的,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在工地上“寻宝”。特别是下岗后,他更是天天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在老城区找工地,在碎砖瓦砾里用起子、耙子等“寻宝”,乐此不疲。

  城市乡村寻瓷器 曾上演“猫口换碗”

  茅海涛足迹遍布城市乡村,但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提高,“上档次”的瓷片越来越难找到。

  茅海涛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10多年前荷花池老菜场改造,菜场旁边历史上曾有条河道,可能过去人家将碎掉的碗碟花瓶等,直接倒在河坡上,菜场改造时深挖地基,这些瓷片全部见了天日,他一下子就找了两箱瓷片。

  高秀敏与范伟的小品《卖猫》中,为了一只猫碗,买卖双方斗智斗勇,而茅海涛在20年前也曾有过类似经历。他说,有一次,他与朋友到黄珏乡下“寻宝”,在一户人家门前看到,屋内桌子下有只古色古香的“碗”,两人提出购买,但老太称这是喂猫的碗,不卖。两人表示用碗换,另外再给几十元钱。老太最终同意了。

  经过专家鉴定,茅海涛买的这只“碗”叫“钵式炉”,产于顺治年代,虽然口上有些碰伤,但基本是完整的,他一直珍藏至今。

  瓷片里读出文化 专门找明清时期瓷片

  记者了解到,扬州的瓷片爱好者不计其数,但真正“上档次”的圈内人却只有一二十人,一般人觉得不值钱的明清瓷片,他们能读出文化来。

  近日,记者来到茅海涛家,他从阁楼上搬出一个箱子,翻出了他轻易不示人的瓷片。记者看到,一枚瓷片上是两个儿童在嬉戏,茅海涛介绍,这是青花淡描婴戏图,前面一个儿童手上牵的是芦笙与莲花,寓意“连升三级”;后面一个儿童一手抓笔、一手抓银锭,寓意“必定富贵”,是顺治时代的民俗画。

  茅海涛告诉记者,一般的瓷片爱好者只要发现好玩的就带回家,而他们圈内人却专门寻找明清时期的瓷片,这些瓷片一是观赏性高,画面古色古香;二是可作“标本”,如有人收藏了一个完整的青花瓷器,不知道真伪,用瓷片来佐证;三是商业性,有人专门将瓷片里的画面进行切割,然后用金银包裹,现在网上卖得比较火。

  茅海涛说,瓷片收藏只是他的一个爱好,靠它发不了财,但兴趣比发财更重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