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炎黄之春——2016炎黄艺术馆春季艺术节"开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4-29
4月23日,由炎黄艺术馆主办的“炎黄之春——2016炎黄艺术馆春季艺术节”开幕。“炎黄之春——2016炎黄艺术馆春季艺术节”是炎黄艺术馆举办的年度性艺术活动之一,三个展览和一场户外写生活动组成了本次“炎黄之春——2016炎黄艺术馆春季艺术节”的内容。

2016年炎黄艺术馆以绘画、摄影、装置、写生等活动让观众参与本次艺术节,同时期望通过这些跨界式的尝试,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进而使艺术重新回到生活——使本来就属于大众的艺术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水墨,在经过一个世纪变革后,它的触角已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和社会的变革所赋予的各种属性——已使得这个古老的媒介得到自然的更新,当代水墨具备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属性。水墨画的文人特性,在清代扬州八怪的时代已经被重新阐释,直至晚清,再到“五四”,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时期,水墨的观念在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经历了由外而内的改革,继而重新回到生活的过程。传统与生活,传统与当代的探索,在创作与策展两个方面分别是艺术家与策展人不断探寻的课题。今天,当我们把水墨和新媒体作品放在一起时,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自然与和谐,是过去百年以来艺术界争论和实验的结果。

“城市自传”摄影装置部分由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组成:其中一些是室内设计和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艺术极具生活化的立场,和对平面、立体空间视觉形式胸有成竹的把握,使他们的作品与水墨展区、互动影像形成有趣的对比和呼应,也使观众对作品本身的兴趣远甚于对他们身份的好奇。这部分作品所呈现的图景时而荒凉,时而热闹,或幽默,或闲散——体现着北京这个城市飞速发展的特点之余,也带有他们对这个长期生活的城市的困惑和好奇心,以及客居异国的经历和都市生活给每个人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

“独生人”单元展出的是影像艺术家沈博伦的作品,他充分利用影像这个媒介本身的特点,通过剪辑、多屏录像等手段构筑出来当代城市生活的心理图景——这种影像可视为数码媒体对日常生活的强力介入。

“花见墨戏——青年中国画家邀请展”由16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他们基于展场的空间来选择或创作相应的作品并别出心裁地陈列出来,形成了一次将原本平面的绘画置于特定空间,并且让观众可以“走进”的场域:艺术家关键和李夏将作品置于一个由数十个灯笼构成的空间中——这些灯笼由霍营中心小学的学生制作,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描绘着他们心中的山水;边凯以供养的视角将作品置于一个围合的空间——他的作品悬于北魏时期的碑帖“邀经洞”前,另一位艺术家周婷的观音造像《观自在》使得这个空间更加具有灵性;来自日本的艺术家金泽友那将取材于自然的影像素材和作品并置来诠释自己的自然观;王慧晓简洁的宗教图像给整个展厅带来了静谧的氛围。

相比起影像、装置及多媒体这些艺术形式,绘画对于大众来说是体验艺术最亲切的媒介——与展览同时开始的“惠风和畅”春季户外写生活动,是炎黄艺术馆持续开展的与展览结合的公共教育活动,观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与参展的水墨艺术家零距离地分享了创作的乐趣。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古至今,“写生”是许多画家创作的基本源泉,他们通过写生来验证、充实、丰富甚至矫正自身的笔墨技法和表达方式。参与本次写生活动的热心观众多数并没有绘画基础,在“花见墨戏——当代中国画家邀请展”的参展艺术家指导下,大家以水墨的浓淡变化画出了惠风和畅的春日物象。这部分作品也将于下周开始在1层展厅展出。

本次艺术节将持续至5月12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