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传讯

《资治通鉴》是日本最广为流传的中国史书之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4-27



1849年日本印《资治通鉴》封面

日本学者自信地认为这是一部会让中国人感到“青出于蓝”的书籍,他的自信源自何处?我们从中能体会出哪些道理呢?

  《资治通鉴》是和《史记》齐名的史学名著,由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撰写。因当时的神宗皇帝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3年),下至周显德王六年(959年),写了总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中年代最长的一部。正因其为煌煌巨著,不仅在我国流传甚广,就连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受其影响颇深,成为他们了解中国历史的窗口之一。日本曾多次翻印《资治通鉴》,使其成为在日本最广为流传的中国史书之一。

  笔者收藏有一套在日本嘉永二年(1849年)翻印自津藩有造馆藏,由天保丙中校刊的《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148册。这套《资治通鉴》是笔者朋友、旅日学者祖博士在日本留学时为笔者购得。他在日本的旧书市场闲逛,发现了这套书,因知道笔者喜欢收藏古书,遂打电话询问。对《资治通鉴》甚是钟爱的笔者,自然不会放过这套好书,便求他买下来,寄回国内。因当时的印刷术在日本已经十分普遍,这套《资治通鉴》算不上什么孤本善本,但日本印刷的中国古书对笔者来说还属首次收藏,所以被笔者视若珍宝。

  在书籍的跋文《刻资治通鉴跋》中,交代了翻印这套《资治通鉴》的来龙去脉:“伊贺龙少将藤堂公之太祖高山公,方庆元之际有大功劳于国家,嗣后奕世相承,享封于大国,为诸藩之领袖。至于先矦诚德公,新建簧馆于津城东濠,以丕揆文教;又手述高山公功业,有聿脩録之著,垂范来昆,殆乎可谓中兴矣。今矦继其志,伟绩亦匪尠,幕朝特有赏赉以旌之,於戏,可谓懿且荣矣!公听政之暇,恒潜思于经术,旁及古今史籍;最喜涑水之撰往者,命翻雕之。储诸簧馆,原书系陈仁锡评本,分属儒员数名,偏觅异本校订之,表同异于栏外,庶乎无复纰缪。余因为汉土书籍,舶致于我者,宋元以来,至今不绝。如斯书亦逐年增益,不知见在为几百千部。固无待于改椠然至于校订之精,罔或遗漏,则此刻盖有优胜于西土通本者,幸再入于西土,则彼称其出蓝必矣!属者矦俾余追书以道其由,乃不辞而跋之如此。嘉永二年乙酉夏五月中澣,幕府讲官伊藤坦撰。”

  这篇颇具古文功力的跋文把事情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套书是奉幕府藤堂伊贺龙之命翻印的,正是因为其祖先之功,得享大名,随后印书以享后世。写跋文的人叫伊藤坦,是当时幕府的讲官。看来,在当时我国流传到日本的书籍已经有成百上千部之多,这套《资治通鉴》正是以明代大学者陈仁锡点评的本子为蓝本,经天保丙中校刊而成。

  伊藤坦感叹:“如果此书有幸再流入中国,他们肯定会感叹‘青出于蓝’!”是否青出于蓝,还得经过对比和鉴别才能知晓。不过,现在真如他所料,这套书已经流入中国,这对于中日文化交流来说也算是幸事一件。

  文化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妄自尊大,只有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不断学习,才有创新和进步的可能。通过这套一百多年前的《资治通鉴》,可以一窥日本学者的治学精神,一探日本人之严谨,也算是一种学习。所以,这套《资治通鉴》不仅是一件收藏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佐证,从中更能进行学习和解读。对笔者来说,它实在是一件难得的藏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