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美媒:中国私人艺术博物馆兴起是奇观还是浮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3-24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月23日报道,无论是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这样拥有多座令人惊叹的建筑集合体,还是上海龙美术馆这样的单体建筑奇迹,中国正掀起一股私人艺术博物馆建筑热潮。随着想要留下文化遗产的中国亿万富翁艺术投资人数量不断增多,加上政府和地方政策以及把私人艺术品捐赠给公共机构的不安全感,每年都会有数十座耗资数亿美元、无比壮观的全新博物馆拔地而起。但这些建在偏远郊区的建筑美学博物馆收藏的重要艺术作品数量十分有限,外界开始质疑这些博物馆馆藏内容的深度、策展指导原则以及建设热潮背后的动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超大城市实验室主任、建筑师杰弗里·约翰逊说:“很多情况都是首先考虑建筑,艺术退而求其次。”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政府机构和私人建设的博物馆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从2009年的2601座增长至2014年的4164座,5年内增长60%。私人博物馆数量增速更快,同一时期增长3倍多,到2014年已达864座。

  1949年共产党夺取政权时,全中国仅存20多座博物馆,且很多在文革中沦为废墟。与之相比,美国拥有超过3.5万座博物馆及其相关机构。正如卡内基、洛克菲勒等资本家建立了美国最伟大的一些博物馆,中国新富起来的商人们如今也开始引领“文化充电”。购买艺术品,建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让人们免费参观。这是最接近于不朽的办法。

  但在中国,建博物馆的动机更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政策。北京已把博物馆增长列为发展目标之一,那些富有的艺术收藏者经常能为其私人博物馆获得优惠的政府地产项目。由于中国缺乏美欧的慈善文化,收藏人不会因向公共艺术机构捐赠个人藏品而获得减税等激励措施。许多人宁肯自建博物馆也不愿捐赠。约翰逊说:“控制和展示自己收藏的艺术品的能力越强,藏品获得升值的机会就越大。这样一来,你还可利用自己的藏品来控制市场。”

  然而,但很多博物馆建造者缺乏对艺术博物馆经营的理解,比如专业人员、艺术品储藏和运输、策展和项目策划等。

  尽管中国博物馆建设热潮遭到这样那样的批评,但毋庸置疑,这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建筑学成就。 (作者乔治娅·迈克卡弗蒂,伊文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