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文化物资以需定供应成常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3-10
近日翻阅某县文化物资供应表发现,连续3年当地采购的惠民物资完全一样。更夸张的是,一些村庄居然每年都会收到一台拉杆音响或数十把舞扇。缺乏“以需定供”的服务思维,导致个别村镇成了“囤货仓库”:想要的拿不到,不想要的每年都来。

  类似情况在基层绝非个案,但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地区在文化物资采购环节未精确掌握群众需求,缺乏精准帮扶思维,搞大水漫灌似的物资发放;有的地区不光一厢情愿地采购,物资发放环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物资发下去便“泥牛沉海”,音讯全无。年复一年,财政资金逐年增加,文化物资越买越多,但真正发挥用处的有多少?这种情况一再出现,也就难怪有些基层群众戏谑道:“整天发些没用的,不如给点钱实在。”

  发到基层的文化物资,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权宜之计。正是因为目前很多基层地区缺乏相应文化投入,群众文化活动没有买锣鼓、服装的资金,所以“上级部门”的支持就变得至关重要。而这种支持如何不走样,如何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成效,需在源头上树立“以需定供”的思维。

  “以需定供”的另一个称呼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化物资发放不是面子工程,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态度。“丁是丁,卯是卯。”文化一线工作者应多到乡亲家门口转一转、走一走,送出“合口饭”,老百姓才能给你点赞。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