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365天,只有8天没有当代艺术展览开幕,最多的一天(9月21日)有71个当代艺术的展览开幕!”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在近日于北京 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开幕式上说,“中国当代艺术规模之大超出想象,更不是任何一个研究者、策划人能够通盘了解并加以解释 的。”
“2014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全面公共化的转折点。自1979年改革开放至1984~1985年现代艺术运动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终于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被体制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艺术不仅参与其中,也是与创新社会和创业的国策相对应的精神动力。”他说。
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展览,这次年鉴展是美术馆与北大《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辑部的合作项目。后者自1986年以来每年以学术统计的办法试图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中国当下的艺术发展动态,29年至今终于得以用大展的形式呈现。
展览现场37位艺术家的原作,创作种类涵盖了架上绘画、影像、装置、行为记录等,而因空间规模所限,除现场作品之外,其他95位年度选入年鉴著录的艺术家作品则以文献方式呈现。
编辑部以2014年全年3000件左右艺术界的事件、10000余篇发表的文献、几千位艺术家的活动档案为根据进行甄选,在征求编辑委员会和学术委 员会的意见并修订补充后,最终得出结果,涵盖了132位艺术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去年举办过重要个展,或是有重要新作发表的活跃者。
“《年鉴》展记录变量,不记录常量,对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行的实验、探索、创新和当前的遭遇进行调查和整理,以年度为单位,客观地记录事实,使当代 艺术的变化得到整体显示,进而努力揭示各个重要事实的意义和之间的关联,反映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及其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敏锐的创造性反应,以此标 示艺术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的推动和反省的努力。”他介绍说。
朱青生还表示,虽然这个展览规模不算特别庞大,但背后显示出的是方法和态度,更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意义的整体显现:中国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实体,正在 从一个传统的国家向一个现代的国家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它的心态和思潮只有在当代艺术作品里面才会得到最好的显现和记录。而2015年的艺术年鉴展 也很快就会开始准备,届时观众可以看到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当代艺术圈又有着怎样的进展。
展览现场同时公布各种记录和调查数据,为研究、收藏、创作和观看提供参照。主办方希望年鉴展不仅是展出作品,更是力图系统性体现中国当代艺术2014年的年度整体成果,以呈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向。展览日期至2016年3月20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