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吴祖光捐赠图书现拍卖场 其子批学校前领导没文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2-06
茅盾赠吴祖光的著作,本应该是北京戏曲学院的重要收藏,陈列在该院的展室,如今却出现在了拍卖场。
  11月28日接友人微信,告知某拍卖公司有一本茅盾先生1945年赠家父吴祖光先生的书将被拍卖,书名《清明前后》,上有茅盾毛笔字签署“祖光兄惠正,茅盾”。
  我立即想起来,该书是家父祖光先生晚年时捐给北京戏曲学院(现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一大批藏书之一。为什么会流到拍卖场,则不得而知。唯一的可能是该院的管理人员不负责任,根本的原因是该院之前的相关领导太“没文化”。
  茅盾赠吴祖光的著作,本应该是该院的重要收藏,陈列在该院的展室,如今却出现在了拍卖场。
  初闻此事,我先是一阵愤怒,但细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书真要落到某位收藏家手中,人家如获至宝,也是此书不错的归宿。
  但我要叩问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为什么此书捐给了公家,却受到如此冷落,无人重视,而到了私人手里,却将成为内涵深远的藏品?
  很简单,答案已经有了。“公家的东西不是我的东西,公家与我无关。”
  再有一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有些当领导的太“没文化”。那么我就有必要把当年家父捐书的情况做一介绍,让人们了解家父吴祖光与家母新凤霞对文化是怎样一个态度。
  1998年家母新凤霞仙逝后不久,家父祖光先生把我叫去,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你妈妈不在了,我也年纪大了,准备把家里的藏书捐给北京戏曲学院,你就别要了。”
  对爸爸的决定,我从来不敢反对。尽管我对家里的藏书也是十分珍惜。记得我当时顺口问了一句,“为什么捐给北京戏曲学院?”
  爸爸回答我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这一代写戏的人里,只有我是写话剧,也写戏曲,又当电影导演的,若论感情,我跟戏曲的感情最深。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的电影是总理让我导的。我的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是写戏曲演员的故事。尤其是你妈妈新凤霞演了一生戏曲。她的一生追求的是文化,在她生前曾多次跟我说现在的年轻演员只重金钱,不重文化了。我把书捐给北京戏曲学院,就是为你妈妈还个愿,让学戏的孩子们多读点书,多学点文化。”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过去很多友人回忆文章中提到的,当年新凤霞的择偶标准是,“有钱的我不嫁,有权的我不嫁,我要嫁的是有文化的。”后来老舍先生将我爸介绍给我妈,认识三个月我爸妈闪婚,一爱就是一辈子。
  回头来再说这本书的命运。如今书已上了拍卖行,并在社会上流转了十多年。最后我要表个态度是,拍卖本身对茅盾先生和吴祖光先生的名声丝毫无损,任何艺术品都有其商品属性,而损失最大的是北京戏曲学院。其失去了一件重要的戏剧典藏,乃是对文化的不重视。当然此事与现任领导关系不大,别为难人家。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