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山海经》是志怪书?专家:是按当时人三观记录的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1-05
提起《山海经》,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书里面的神怪故事,不少仙侠类的影视作品及动漫游戏中,也经常会使用到《山海经》中提及的怪物。看起来,《山海经》就是一部满载神怪、荒诞不经的书籍。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廖群教授看来,《山海经》的原作者并非有意志怪,而是认认真真地在记录这个世界。本期文学生活馆,廖群教授做了题为《<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的讲座,或许我们能从中了解到这本奇书背后的事情。 记者窦昊实习生王海盟王雪
  志怪非本意
  “中国没有记录神话故事的专书。现在知道的神话故事,都是被后人偶尔附带着记录到著作中的。所以和希腊神话比起来,中国的神话零散且来源众多。”廖群说,“比如中国神话传说主神的问题,希腊神话有宙斯,但中国的主神有说是帝俊、有的说是黄帝还有的说是帝尧,互相矛盾。”廖群认为,之所以我们的神话不成系统,是因为古代神话保存的情况不好才导致的。
  相比较来说,《山海经》是保存下来的,记录神怪最早的书。“之所以说《山海经》记录神怪早,并不是因为说它成书早,而是因为书中记录的内容是最早的。”廖群说。相较于同样记载神怪故事的《淮南子》,《山海经》编订成书较晚——它是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编订的,而《淮南子》编订则在西汉初。而这里所谓的早晚,都是相对来说,因为根据《史记》记载,《山海经》这书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山海经》记录的应是殷商时期的内容。“原来的时候,《山海经》里面有很多让人莫名其妙的记录。比如《大荒西经》的篇章中说‘东方曰折,来风曰俊’,这就无法理解。”廖群说,“但后来通过甲骨文的考古与释读发现,甲骨文上记载的四方的神与风的名字与《大荒西经》的内容不谋而合。这样一来,学者们就明白了,原来那些莫名其妙的内容,其实是记录的殷商时期文献。”
  既然如此,为什么《山海经》记录的内容如此怪诞?以至于司马迁虽然看过此书,却并不敢引用其中的内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看看《山海经》中都有哪些内容。“书中内容包括地理、神话、宗教、动植物、矿产、医药等诸多内容,可谓古人的百科全书。也正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驳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知道该把它如何分类。”廖群说,历朝历代该把《山海经》归入放进哪一类书库中存放经常变来变去。比如汉朝时,《山海经》放在“术数略”下面的“形法”类,也就是算卦占卜中的风水相面之类的书籍。隋朝时则放在了史部地理类,而清朝干脆放在了子部小说家类。“这是比较大的三次更换存放门类,小的改动则更多了。”廖群说,“鲁迅先生对《山海经》的分类我比较认同,他说应为‘古之巫书’。”
  廖群表示,所谓巫,是在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刚刚开始分工时从事精神活动的那类人。这些巫往往都是部落的首领,他们主要的功能是沟通神与人,通过所谓神灵附体,用自己的口说出神的旨意。“这种巫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悉部族的历史、又能够治病消灾,这样大家才会愿意相信、敬畏神、巫。”正是这种还没有分类的精神文化需要一股脑写在了一起,才出现了《山海经》这样记录了驳杂内容的书籍。
  正因为《山海经》被认为是上古巫书,因此有人认为《山海经》就是记录神怪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信史”。“《山海经》的作者不会有意识地主动去语怪,他们其实是在认认真真记录当时所见所闻的内容。但因为受限于认知水平,他们一提到事物在现代人看来就像是在讲神怪故事。”廖群说。因此,《山海经》看似怪诞,但其实是按照当时人们的三观去认真记录的。
  神话的线索
  《山海经》内容中记载了一些奇异的神、兽、怪及故事,其实背后都能看到一些先民奋斗的经历。但有鉴于《山海经》并非单纯讲神怪故事的,所以里面提及的人物,经常会在不同的章节被提及,但彼此可以在内容上互补。
  比如著名的《夸父追日》,我们所知道的故事是夸父终于追上了太阳,但最后却渴死的结局。但是夸父是谁,他为什么要追太阳,这些故事都没有交代。“因为《山海经》的作者并非要讲神怪故事,所以当一个人物故事出现时,往往并不完整。有些线索需要在书中的其它内容里补充,甚至在《淮南子》中也有相应的线索。”廖群说。
  以夸父为例,在《山海经》的其它篇章中提到,夸父是住在一个名叫成都载天的山那儿,耳朵上戴着两条蛇的饰物,手里也抓着两条蛇。“既然手抓了两条蛇,为何耳朵上还要戴着蛇的饰物呢?有人说这是代表了先民掌握自然的愿望,但我认为,这里的蛇其实是代表了部族的图腾。”廖群表示,在最早的时候,先民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认为万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灵的,并且有非常直接的血缘关系。因此,当某一部族的人认为自己祖先是来源于某种动物的血脉时,就会把这种动物当作图腾来使用。“我们自称龙的传人,这个龙基本上就是在蛇图腾的基础上,融合了其它动物图腾模样之后创造出来的。”廖群说。
  先民为什么要记载这样一件事?学者提供了两个层面的解答,其一认为夸父本身就是个自然神,追日的行为是先民对某种神秘自然现象的人格化叙述,“就好比日月这两个人不对付,他们从来不见面,所以有日月不会同时出现。”其二是说人与自然进行较量的主题,人想要探索、征服自然。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则要考据一下,比如《山海经》记载夸父的父亲是信,祖父是后土。那么后土、信又是谁呢?“《淮南子》中讲,炎帝生共工,共工生后土。这样一看,夸父就是炎帝那一支的。”同时《山海经》中记载,帝俊生了十日,也就是说炎帝这一支后人要追逐帝俊的后人,很有可能是炎帝与帝俊部落的战争,而最终炎帝这一支落败了。
  至于鲧禹治水则更有悲情色彩。《山海经》 记载,鲧偷了帝的息壤想要平息洪水,事情暴露之后鲧被杀了。但是帝却命鲧的儿子禹用这个息壤散步九州,平息了洪水。“从这里来看,鲧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类似,都是为了拯救人类而受到惩罚,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偷土,一个是为了偷火。”廖群说。
  刑天舞戚的故事也来自《山海经》,这是在讲炎黄两势力的战争。而同样来自《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则需要梳理一下,因为《山海经》记载,黄帝的一个孩子是东海之神,而精卫则是炎帝之少女。精卫溺于东海然后欲衔西山之木石填平东海,这可能既是在讲人与自然的较量,也是在讲炎黄两部族的斗争,也有可能是在人格化叙述自然现象。
  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山海经》的内容一直被认为荒诞不经,但是很多人依然从中发现了一些可贵的东西。比如精卫填海、刑天舞戚,这都是弱小者对强大力量的反抗,无疑这是非常激励人的。“比如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组诗,就一直被当作经典流传下来,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至今为人传颂。”
  即便被当作神话故事,《山海经》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中国人传说最早的神是谁?现在看来应该是女娲,但是《山海经》中没有正面记载女娲,只说女娲之肠化作了十个神人。肠子都化作十个人,那其它部分就更不用说了。结合《说文解字》对于‘娲’的解释: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这就可以知道,《山海经》和《淮南子》所说的女娲不仅补天、造人,更是万物之母。”廖群说,“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盘古,其来历则很可能并非我们原创。”廖群表示,盘古传说的最早记录者是三国时期的吴人徐整,不仅时间晚,而且和印度传说的大神梵天一样,都是从一个蛋形状的东西里生出来,而且梵天也是死后化作万物。“更有可能的是,梵天也是从古巴比伦的创世神变化而来,甚至巴比伦、印度、中国的这三个创世神的名字发音都相像。”
  如此一来,记载殷商时期内容的《山海经》为我们保存了最早也最纯正的创世之神的神话。
  同时,《山海经》作为神话,也是后世小说取材的最原始材料。“《山海经》中的内容,经过不断生发,诞生出无数的子题目。”廖群说,“比如《山海经》中说的瑶草媚人,就是所谓的神的女儿主动向凡人献媚。后世不仅生发出宋玉的《高唐赋》,更有董永、白娘子、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的故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