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市场继续调整是否到了捡漏的好时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0-19]
对于很多广东人而言,吸收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自发行为。为了让更多的人轻松享受文化盛宴,15日下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艺术走进生活”大 型文化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任“艺术走进生活”艺术顾问。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同场开幕的还有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主办的“艺术品行业专家书画联展”。作为一个立足广州市、珠三角地区,辐射北京及港澳台地区的艺术团体,广州艺术品行 业商会成立三年来,在会长石金柱的带领下,通过举办展览、文化沙龙、学术论坛和讲座等活动,普及了艺术教育,提高了大众的艺术鉴赏水平,推动了岭南艺术品 市场的发展。
本次展览精选了多位已故近现代书画家、鉴藏大师的作品,包括黄宾虹、吴湖帆、张大千、王季迁、启功、徐邦达、谢稚柳等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上有卓著建树的大家作品。展览将在广州市东方文德广场展至10月20日。
在15日的活动上,国内外艺术品行业的各路专家、行家聚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对即将来临的艺术品秋季大拍的展望。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了将近4年的调整,2015年的艺术品市场似乎还没有触底反弹的迹象。根据雅昌的春拍报告:2015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总成交额约为 244亿元人民币,为2011年以来最低谷,同比2014年春拍缩水27%。这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整和艺术品市场周期性发展变化双重作用的结果。
特邀嘉宾
访谈
本栏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明铭
艺术品收藏市场跌回2009年水平
羊城晚报:今年春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大幅缩水,很多人对即将到来的秋拍也并不是特别乐观。您对下来艺术品市场的走势怎么看?
石金柱:当前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经跌回了2009年时的水平。按照以往的周期性惯例,一般5年为一个周期,按理说市场应该要回暖了。但由于大环境等种种原因,抑制了大买家的购买热情。
羊城晚报:股市的走势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是否很大?很多买家反映买画的资金前段时间都亏在了股市里,要么就被套牢了。
石金柱:股票市场对艺术品影响很大。以前股市是股市,艺术品市场是艺术品市场,两者没有太大交集。以早年中国香港地区的收藏家为例,他们大多数是医生、 律师、教授等,不是企业经营者,所以资金有限,不能投资在房地产、大项目上,也没有参与股票投资的概念,只能买艺术品。应该说,他们是“无心插柳”成为大 藏家的,那个时期的行情称为“藏家行情”。
而现在的收藏市场不一样了,参与的人群拓宽了,投资者、投机者、资本都参与其中,所以要我形容2003年和2009年这两波行情,我认为是“社会行情”。
其实,若不是股票市场爆发,艺术品市场很可能已经重新振作起来,在2014年春天就开始恢复元气了。正因为之前股票市场起来,所以艺术品市场拉下去了。 事实上,撬动艺术品市场的成本比撬动股票市场的要少得多,只需要三五百亿元,只要保利嘉德这种龙头企业连续“高开”,行情就有望激发上去。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股票市场跟艺术品市场就是此消彼长的:2000年股市暴跌,2003年之后艺术品市场出现井喷,整体价格翻番;2008年股市再次下跌,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出现另一波高峰。
我观察到,广州本土的拍卖会虽然没有出什么天价,但成交情况还不错,证明有人在有序地建仓。现在的市场跟以前的不一样,虽然市场看上去不太热闹,但其实不少行家都在悄悄地买。
投资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市场还是有机会的,何况岭南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少,不像北方市场一样提前透支,炒若干年都无法变现。投资艺术品跟投资股票一样,有三个准则:不要跟风、清醒判断、见好就收。
现在是否抄底捡漏的好时机?
羊城晚报:有人将巴菲特的股市投资格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搬到艺术品市场。现在是否投资收藏的好时机?
石金柱:艺术品投资跟买股票一样,也要看大势、把握大时机。现在整个艺术品市场整体回调,很多东西的价格都下降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捡漏”的概率大了很多。如果是在行情大热的时候,要捡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现在书画市场整体处于投资收藏的安全区域。
羊城晚报:现在如果要捡漏应该怎么买?
梁伟超:不要盲目跟风、追求大名家,投资收藏更有成就感的是发现“潜力股”。比如说溥心畬和张大千的作品,我会更倾向于购买溥心畬的作品。从艺术修养来 说,溥心畬的艺术修养并不比张大千低,但目前他的作品价格比张大千的要低很多。只要他真正被人们所认识,作品价格那将是十倍、几十倍的涨幅。
我还收藏了大量我的老师余菊庵的作品,可能这个名字对很多人而言是陌生的,但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个名字是响当当的。现在不为人知没关系,很多艺术家都 是身后五十年才出名的,就像黄宾虹,他生前就断定自己的画五十年后才得到承认。所以在2003年以前,黄宾虹一幅作品价格也就两三万元,但到2004年价 格突然涨了十倍。
羊城晚报:所以如果自己对美术史不够熟悉,没有判断艺术水平的眼光,要投资收藏艺术品,跟对老师就非常重要。
梁伟超:没错,而且还要明确自己购买艺术品的目的,是真的只为了赏玩收藏,还是只为了投资。不同的出发点决定了要购买不同的艺术品。
如果只是为了赏玩收藏,我会买大方(民国书法家方地山,人称“大方”)的书法,他是袁克文的老师,但作品的价格现在卖不过袁克文,就只有玩家才买。他的字写得已臻化境了,修养非常高,写出来的字天真烂漫。王贵忱先生也是受他的影响,他晚年的书法学的就是黄宾虹和大方。
主持人:很多人一想到捡漏,第一时间就想到小拍卖行,是不是这样?
石金柱:恰好相反。大拍卖行的征集门槛高,能够把好东西的价格都压得很低,很多东西都是定个很低的起拍价吸引藏家入场。小拍卖行的资源比较少,所以会把 价格定得很死,就怕好东西一不留意就被人买走了。大拍卖行的客户资源多,价格敢放开,机会很多。在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前段时间就有不少书画以低价,甚 至低于委托价的价格被拍走了。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拍卖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接个电话、出去透口气,很可能都会跟一幅心仪的作品失之交臂。所以要淘到好东西,还是得多看,没必要对大拍卖行望而却步。
书画鉴定首先看作品题款
羊城晚报:您两位都是书法写得特别好的鉴藏家,历史上很多著名的鉴藏家本身也都是书画家,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石金柱:在中国书画这个行业里,鉴定能力是首要的。不懂鉴定,即不懂书画。大多数书画作者自幼便爱好书画,长期不断地临古摹古,去博物馆看真迹甚至购买 真迹名品,长期揣摩研究,领略古人大家笔墨的高妙,在长期的实践中练就了“在砂子里辨识金子”的金睛火眼。于是乎,久而久之便成了收藏家、鉴定家、资深的 经营者。
梁伟超:我觉得凡大书画家都是大收藏家、大鉴藏家。比如上海的陆俨少,他的书法是学米芾的,用笔是学石涛的,用石涛的用笔来写 米芾的字,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收藏也很厉害,其实这些大书画家的收藏一开始并非只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买真迹来揣摩研究,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因为看真 迹的笔墨,跟看印刷品是完全不同的。
有收藏,见得多,章法、墨法都高,再加上书画家一般眼光都较高,艺术背景、流派、师承等各方面也都 懂,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鉴定家。东西越收越多,自身艺术修养也在不断提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上海的陆俨少、唐云、程十发,广东的容庚、商承祚等前 辈,他们都是这样的风骨,收藏了很多国宝级的精品,最后捐给了国家。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大师,正是因为他们收藏了很多好东西,用来学习研究。
羊城晚报:以前的画家很多都有收藏的习惯,现在有这一习惯的画家已经很少了。
梁伟超:没错,现在一些画家只顾炒作自己,不收藏、不研究,水平怎么会提高。但是你看,黎雄才先生不仅画画写字很棒,他的鉴定和收藏也都很厉害。但凡艺 术都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成为艺术家。之前《百年雄才》黎雄才作品回顾展展出时,很多外地拍卖行的负责人一看都说大开眼界。
主持人:在书画鉴定当中,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有的人辨别真假靠印,有的人看字,有的人看画,到底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梁伟超:首先是作品里面的题款,也就是书法,画面可以造假,书法是很难造假的。每个字都反映出画家在书写过程中的艺术修养,这里面包括笔法、墨法、章 法、格调、气息等等。在笔法上,要模仿一个画家的运笔习惯非常难,就算这方面相似了,但还有墨法,就是浓淡干湿的处理,还有章法,即整幅作品的布局,以及 款字行笔是否流畅、随意自如。若诸方面都要模仿得相似,这个几率真的非常小。因此,所谓以书入画,鉴定也是直接从书法入手,便知真假。
现在市场上让人很头疼的就是“字真画假”。打个比方,现在黎雄才的精品动辄过百万元,但他的书法有时几千块钱就能买得到。如果书法上刚好写着“雄才写于广 州”的,可以把这行字裁下来,找裱画的高手把这行字裱到一张六尺整纸上,再找一位仿黎雄才的高手直接在纸上画,这样的赝品造出来很有可能卖出几百万元。
现在市场上仿黎雄才的赝品不少,行内有人仿黎雄才的确仿得很像,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能看得出来?就因为仿效者的笔法比较浮躁,没有黎老那样的修养,在这上面露了破绽。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