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中国元素频现韩申遗名录 儒教典籍雕版成韩国记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0-13



朱熹与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12次会议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了47个项目,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了“世界记忆”。除了申请“世界记忆”,韩国近年频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其中不乏诸多中国文化元素。
  朱熹吕祖谦作品成韩国记忆
  韩国这次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主要是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这批木刻板属于718部书籍和文献,总计64226块,全部为手工雕刻。
  718部书籍和文献创作于1460年至1956年,包括583部儒学家的作品和著作、52本新儒家学说著作、32部与儒家学者相关的宗谱年谱、19部与儒家相关的仪式研究、18部儒学史书、7部训蒙书、7部地理志及其他相关书籍。
  在这些文献典籍中,时间最早的是1460年出版的汉语韵书《排字礼部韵略》。
  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为305个家族和儒教研究机构,包括儒文化博物馆等。受他们委托,朝鲜研究高级中心2014年将这些木刻板打包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并由韩国文化遗产管理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起“世界记忆”申报。
  这些古籍中不仅包括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儒学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时期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朱熹理学选集《朱子书节要》(1743)、《圣学十图》(1681)等,也包括不少原汁原味的中国儒教经典,例如朱熹和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1794)。
端午祭泡菜暖炕也被申遗
  除了申请“世界记忆名录”,韩国人对申遗的热衷也由来已久。继宗庙祭礼乐、板索里、江陵端午祭后,2013年底,韩国的“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拟将“暖炕技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目前韩国已拥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申遗热”丝毫未减。
  早在1962年,韩国就颁布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不仅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在民间推广了文化保护理念。到了1998年,韩国正式把“文化产业”视为韩国21世纪经济支柱产业。
  韩国受到自身历史文物遗迹和文化资源所限,只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扬方面下功夫,形成“少历史,多文化”特点。有学者称,韩国申遗,意在“把自己的文化推出去”。除了贴上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标签,申遗成功也确实给韩国带来了经济利益,在“泡菜”的高端营销上、在提升旅游业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国的申遗,处处体现了对文化传播的高度敏锐性、韩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国家认同感,以及对文化产业的独特开发和推介。
  综合新华社、广州日报等
  链接>>>
  这些“申遗项目”并不存在
  韩医申遗
  辟谣:2006年10月,韩国“申遗”的是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且申请的项目并非“文化遗产”,而是“纪录遗产”。当时韩国保健福祉部韩方政策组事务官高太根表示,韩国尚无将“韩医”申遗的计划。
  汉字申遗
  辟谣:2006年10月,有媒体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认为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建议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被证明为假新闻。根据韩联社调查,首尔大学并无这位教授,韩国也无汉字申遗计划。
  风水申遗
  辟谣:有媒体2007年报道,从2003年开始,韩国对“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以政府行为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韩国《东亚日报》很快澄清,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文化厅确认后发现,风水申遗这件事子虚乌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