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秋拍未现抄底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0-11]
本次香港秋拍中,香港苏富比在10月3日至7日中总成交额达到26.69亿港元,共拍出2974件拍品,中国嘉德总成交额1.97亿港元,保利香港12个专场以超过9亿港元收槌。多场拍卖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1.374亿港元成交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作《纯惠皇贵妃朝服像》,刷新中国御制画像世界拍卖纪录。
中国嘉德香港执行副总裁蒋再鸣表示:“今年秋季遇经济清冷,艺术市场同样受到波及。不过,经过调整,精品依旧被藏家追捧,许多拍品以超过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让我们看到市场坚实稳健的一面。”
参加拍卖现场的广州行家苏先生却用“两头尖”形容本次拍卖:“尽管不能跟前几年重器频出的那种势头相比,看起来还是有个别亮眼东西,但是除此之外,本季秋拍还是平平无奇,大部分拍品还是比较普通。”他认为,那些在市场百万元级拍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并不容易成为话题的拍品,这一次也成为多家拍卖公司成绩单上重要的角色:“像472万港元的‘清乾隆 御制剔彩春字天圆地方琮式盒’、271.4万港元的‘粉彩百花不落地朝冠耳三足炉’、708万港元的傅抱石《携琴访友图》等,也是因为‘蜀中无大将’才备受关注的。”对于天价《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苏先生认为有一定的偶然性:“东西确实稀有,但不像有些行家说的这个板块会就此热起来,毕竟同场的另外两幅贵妃像因为达不到底价而流拍。”
精品和普品的差距继续拉大
陈老板每年必参加香港两季拍卖会,今年前去的感觉是比想象的要乐观:“情况还行,行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只是拍卖师的节奏放慢了,场上的人少了,不少普通作品流拍。”
“精品和普品的差距继续拉大,很多普品完全无人问津。”来自北京的行家告诉记者,有眼光和实力的海外买家依然活跃,内地买家的眼光有所提高,追求有明确来源和出版的拍品,“像苏富比佛像专场——7世纪克什米尔的释迦牟尼就被内地买家买到,这类佛像都是博物馆或国外佛像大藏那里才能见到。”
国际买手陈连勇认为,本次瓷杂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与以往相比,成交率也不高,可能是历年秋拍表现最差的一次,也逊色于今年春拍:“以苏富比为例,一般秋拍的成绩是30亿~40亿港元,今年才20多亿港元。”不过他本来的预计更差,因此认为本次精品的成交情况已经足以让人满意。
秋拍情况或差于春拍
有市场人士担心香港秋拍的情况会直接影响陆续有来的内地秋拍。事实上,自今年上半年的艺术品市场有关数据披露后,市场就对于秋拍忧心忡忡。据《2015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6月31日,2015年春拍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244亿元,同比下降27.2%,成交量同比下降40%,成交率同比下降12.89%。100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同比2014年春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另外,北京推迟或退出春拍的中小型拍卖行至少减少了一半以上,专场数量比2014年春拍减少221场。“下半年的数字有可能比上半年还难看。”苏先生如此预测。
业内观点
有藏家开始分步入货
“市场不会有最低位。”陈老板透露,自己一直都在分步入货。市场持续低迷,说好的“抄底潮”却一直没有出现。
陈连勇发现,身边不论是藏家还是行家都在讨论“抄底”的话题,但是实施却很难,原因是整体经济环境不佳,藏家惜售,市场也没有强烈的购买冲动。
他用行话“好货不怕价出头”来说明这个问题:“9月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中,一只粉青缠枝莲纹扁瓶估价100万~150万美元,结果卖出170万美元。这次秋拍中,一只嘉靖早年的小缸估价60万~80万港元,很多行家看着便宜,都想抢,最后150多万港元落槌。傅抱石的《二湘图》估价也不过1500万港元,最后超过3000万港元落槌。”
他认为,如今行家、收藏家的眼光和收藏实力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只要出现价格略低于行价的好东西,都会蜂拥而上,而目前市场上卖出不去的,要不真假有问题,要不状态有问题,要不品质不够理想:“外行可能会觉得这么便宜没人要,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