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依法追讨流失海外文物需合力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0-09
士山盆、王子臣俎、连盖蟠螭纹壶、黄金鸱鸮形马胄饰……近日,“近藏集萃”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以文物征集为主线,展示了多年来历经波折入库的120余件(套)代表性文物。

  中国文物学会此前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文物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

  虽然目前有“把文化遗产还给它的创造者”为口号的国际公约,但此类公约却留了两个“后门”:一是追溯期限有相应限制,流失时间超过这个期限就不受公约保 护;二是公约并不对所有国家有约束力,必须是认可公约的国家之间签署协议才生效。如此一来,一些国家就有借口不归还其在殖民时期掠夺的各国文物。面对庞大 数量的流失文物,中国的追索之路漫长而艰辛。

  尽管依法追讨是文物回归的理想形式,但现实中却已成为国际难题。在此背景下,商业回购成了流失文物归国的常见途径。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不胜数,这些文物 背后往往附带特定历史情结,易引发广泛关注。像此前一度沸沸扬扬的追讨“肉身坐佛”等类似事件,很有可能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承认对方对文物所有权具有合 法性,另一方面推高文物价格,更加助长文物走私。因此,无论是追讨还是回购,海外文物回归之路都困难重重。

  事实上,中国流失文物之所以珍贵,主要是由于凝结其中的文化精华是一个时期的文明体现。文物回归单凭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国家政府整 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海外流失文物回归。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归还因战争劫掠的文物已 经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呼声,流失在海外的中华国宝也一定能回归祖国。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