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生于瓷器最发达时期的沉睡贵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9-29]
2015年4月7日上午10时,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凝青絮金──日本珍藏官窑八方瓶”专场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次拍卖只有1件拍品,即南宋时期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起拍价4800万港元,经过多轮激烈竞拍,最终以1.1388亿港元成交。消息一出,各方人士把目光“又”聚集在了宋瓷的身上。宋瓷近年来从边缘化的项目逐步走到艺术市场的前台,但其市场表现却一直“不温不火”,抑制宋瓷发展的原因究竟是那些?让我们一探究竟。
热门事件: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的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拍出2.08亿港元刷新了高古瓷的世界拍卖纪录,2015年春,香港苏富比上拍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瓶,这两件拍品均来自同一日本私人收藏——日本茧山龙泉堂,据悉这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瓶属宋瓷中的“名媛”,1975年被收藏后再未释出,而此次亮尽显其“名媛”魅力,最终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以1.14亿港元竞得,为宋代瓷器第三高拍卖成交价。
一、市场现状
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黄金时,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曾经说过,由于宋朝艺术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品位,宋代瓷器、绘画、书法和丝织品无一不传递出有节制而不失驾驭能力,微妙而不失洗练的韵味。
综观宋代瓷器市场,其走势从2005年至今逐步攀升,但幅度不大。虽然火爆程度不如明清的青花、彩瓷那样引人注目,但一直低迷的状态正在改变,每有精品出现,总是能够引起市场的关注。在2014年的香港苏富比的拍卖市场上,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引起激烈竞逐,最终以1.16亿元成交。创造了宋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而今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又推出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9190万元易手。相较明清瓷器而言,宋瓷存世量稀少,更显珍贵,因而只要有精品释出,往往会引起争夺。
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走势来看,往往以国际市场为风向标,特别是瓷器市场。如最近几年火爆的坂本五郎、安思远专场,宋代瓷器的火爆趋势已经蔓延到国内,特别是有了众多收藏大鳄的加盟,更使得不少藏家准备进入收藏宋瓷的“大军”。针对此轮宋代瓷器的火爆,市场给出了明显两个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是艺术品市场大鳄的“做局”,也有的认为是价值的回归,但宋瓷市场的火热却不容置疑。
从宋瓷的溢价率区间来看,溢价率在1000%—5000%之间,成交价格集中在100万——500万之间(5件),溢价率在100%以上的宋瓷成交价格集中在10万—50万之间。成交价格在10万—50万的区间之所以成为溢价率较为稳定的区间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价格区间更加贴近普通藏家,毕竟能支付的起天价精品的人屈指可数;其次是因为,这一区间的拍品价格较低,升值潜力空间较大,在日趋成熟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可以保证其价值增长空间;此外,这一价格区间的瓷器持有时间不长、易手相对容易。
在众多成交的宋瓷中,官窑器无疑是这其中的一颗明珠。2005年至今,官窑瓷器均价高达952万元,居各窑口的首位,其次是哥窑294万元、定窑149万元。官窑瓷器的精美及存世量少是其价高的主要因素。宋朝瓷器整体享负盛名,即便是民窑也备受热捧。其中,磁州窑均价达43万元、建窑均价为24万元。
从近十年的宋瓷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宋瓷在市场中的活跃度越来越高,五大名窑自不必多说,宋代民窑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所追捧。溢价率在100%以上的宋瓷成交价格集中在10万—50万元之间也说明藏家对于宋瓷之后的市场发展潜力持乐观态度。由此可见,宋瓷作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巅峰之作,其市场价值空间仍有待挖掘。
二、影响因素
1、政策抑制宋瓷“未赴沙场先损兵”
国家对于宋瓷的拍卖政策市影响宋瓷在市场上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根据中美之间的关于中国文物在美交易的协定,对于唐代以前的瓷器(含唐代)如果没有2000年以前的报关记录和交易记录的话,那么在美国的拍卖行是不能够上拍的,但是宋瓷不在此范围中,所以在美国宋瓷是可以交易的。在这一点上,欧洲和美国对于宋瓷的上拍政策基本相同。,这种政策极大的抑制了宋瓷的走私、出口和流通量。由此可见,国外对于宋瓷的拍卖政策是比较开放的。
在国内,拍卖行对于高古瓷包括宋瓷在内,如果没有明确的传承记录,则是禁止交易的。这一点相比国外的要严格的多。国外对于中国高古瓷拍卖政策是2000年以前到达境外的就可以交易,中国对于高古文物(包括高古瓷)一般是限定于1949年以前有展览交易记录的拍卖行才能上拍,否则一律禁止上拍。
通过国内外对于宋瓷拍卖的政策不难发现,国外对于宋瓷的拍卖政策较国内而言相对宽松。在这种宽松的政策背景下,宋瓷在国外的拍卖成交的流通量、交易总额包括单价就会比国内要高出许多。因此,大量宋瓷的藏家把目光投向国外也是情理之中。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外的宋瓷拍卖政策的限制,导致本来存世量就不多的宋瓷为了一纸“身份证明”而无缘市场交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宋瓷“未赴沙场先损兵”。
2、关税过高业内呼吁减免
除上拍政策影响之外,艺术品进口关税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艺术品交易国家,但艺术品产业的外贸依存度仅为10%,每年艺术品进口只有不到70亿元规模,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正是目前艺术品进口关税过高。
目前,艺术品和收藏品及古物同属于关税税则中的“第二十一类”。根据其规定,国内藏家或者拍卖行,如果从海外购买、征集文物,入关时需要交两种税:艺术品关税及增值税。若是从与我国签订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进口,艺术品关税为12%,该税率在2012年下调为6%,但17%的增值税一直没变。增值税按理应该过关之后在交易环节征收,但我国目前规定在海关进行预征。如果收藏者捐献给博物馆,按理说可以冲抵税收,但是这样的先例鲜有听闻。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包括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都采用艺术品零关税,在这个背景下,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大陆地区还征收艺术品关税,等于是把文物艺术品向‘外’推。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也不应该人为地设置这个门槛。”
3、存世量稀少昔日盛况难以重现
宋瓷存世量稀少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熟悉宋瓷的人会发现,宋瓷在当时烧造的数量并不少,窑址更是是遍布全国。那么窑址和烧造数量都不少的宋瓷为何在今日的市场中如此稀缺?让我们翻开历史,先看看当时的繁荣景象。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在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6%。除了久负盛名的五大官窑外,宋代民窑系统也在整个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昔日的窑口之繁多,品类之丰富,到如今的珍品稀少,相隔近千年,这其中的沧海桑田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归结其因大约为:首先因为宋瓷大多是出土瓷器,所以大都有残缺,完整器实为罕见;其次,宋瓷以实用器居多,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历经千年,能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存世量和流通量对宋瓷市场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4、审美“由奢入俭”是必然过程
宋瓷极具人文气息,简约质朴之美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从地区来讲,香港、海外一直是高古瓷的重要市场。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表示:“现在许多人热衷追捧明三代、清三代的瓷器,主要是因为其简单,花纹色彩也比较艳丽。但是中国制瓷历史上真正的巅峰依旧是宋瓷。宋瓷里面包含了一些哲学的理念,这是明清瓷器所不能相比的。”瓷器研究专家、中拍协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先生也认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宋瓷和明清官窑瓷器的差别,就有如交响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几百年过去,交响乐的知音仍然源源不断,而流行音乐会掀起一阵旋风,却很难说能坚持多久。我想,当人们的审美水平普遍提高了,会更欣赏简约的、高雅的东西,而宋瓷一直就在那里。”
从国内外的宋瓷拍卖市场表现来看,国外对待宋瓷的态度与国内也明显不同。国内外对待宋瓷态度大不相同:西方艺术市场发展得早,藏家的文化积淀比更丰厚,所以,欧美藏家更关注以宋瓷为代表的经典瓷器。事实上,他们也经历过一个“由奢入俭”的审美过程。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非常繁缛;到了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西方的艺术才从洛可可风格回归到作品的含蓄内敛和抒情性上;一路下来,形式自律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极简主义,完成了西方艺术品位的辩证回归和发展。而中国目前的财富阶层,正处在用皇室的传承、复杂的工艺、华贵的材质去炫耀财富的阶段。也许随着中国财富阶层的成长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对待艺术品的态度会走向低调的奢华,对经典作品、古典作品会有更多的认同。这也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种提升和改变的必然过程。
纵观宋瓷市场发展现状,上拍政策、关税、存世量、藏家审美等方面均为宋瓷在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但通过近几年的市场表现能够发现,国内外的藏家和市场对于宋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买家参与度的明显提升给宋瓷市场带来了一股强有力的支撑力量。而精品宋瓷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能说明“宋瓷无疑是日后不可忽略的一个市场热点”。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