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2015上半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同比减四分之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8-30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近日通报了2015年上半年拍卖行业情况。伴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GDP增速继续下行,拍卖行业总成交规模下调,今年上半年,拍卖成交总额180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4.3%。
  逆势下的“新常态”
  进入2015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继续调整。据商务部拍卖信息系统统计,上半年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成交13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9%。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规模收缩中,市场结构在不断优化,行业规范建设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目前,古代书画、油画、当代艺术及创新门类亮点频出,逆势增长;市场需求结构更加多元。大资金锁定重要巨作,老买家关注艺术价值,新买家购买偏好多元。
  “新常态”下拍卖业持续调整,也有不少新亮点。虽然上半年机动车业务拍卖成交额同比下降,但公车拍卖引发社会关注:1至6月,三家中央国家机关公务车拍卖企业共举行23场拍卖会,成交额约1.3亿元。目前已有陕西、江西、天津等省市明确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开展处置工作。
  股权债权拍卖业务逆势攀升。上半年,股权债权拍卖业务累计成交138.8亿元,同比增幅为17.7%。与之对应,上半年金融机构委托拍卖成交91.9亿元,同比上升31.9%。破产清算组委托拍卖成交36.9亿元,同比增长19.5%。这些板块的变化,集中体现了当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国家产业调整下各类企业资产处置加速的趋势。此外,拍卖行业网拍成交金额76.1亿元,同比增长11.2%。
  此外,中拍协相关负责人还针对近期各地频繁出现的“李鬼拍卖行现象”做了特别提示,建议藏家警惕“拍前收费”,谨慎选择有资质的拍卖企业,遇到被骗及时向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泡沫成交量逐渐消失
  “拍卖市场主要受宏观经济调整和艺术品市场周期性发展变化双重影响。”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顾问龚继遂认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投资驱动型的市场,已成为房地产政策限制及股票市场不景气的溢出资金的受益者。
  在目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流动性普遍紧缩、国家大力反腐的影响下,这些利好因素支持的泡沫成交量逐步消失。龚继遂也表示,今年春拍支持艺术品市场量价齐增的传世精品存量耗尽、基本已完成换手,这也是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北京推迟或退出春拍的中小型拍卖行至少减少了一半以上。”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告诉记者,不仅大拍卖行今年成交额降低了10%左右,小拍卖行的退出、拍卖会数量减少,也会降低一部分成交额。在季涛看来,股市的火爆分流资金、拍品征集难藏家偏向长线持有等,都让今年的艺术品拍卖陷入不温不火的境地。
  “拍卖市场一直还在调整,必将重返回暖轨道”,在季涛看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两极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将逐渐集中在大拍卖行,中小拍卖行的生存压力加大,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整个拍卖行业将面临洗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