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20名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将赴央美等五所高校研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8-20



  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旨在提高非遗传承人群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的研修培训计划,在全国20余所院校陆续展开。由文化部主导的这一培训计划,旨在为民间艺人补文化修养、美术基础、设计之缺,目前已有1300多位传承人参与。
  为什么要培训?
  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研修培训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新能力不高,民族特色知名品牌缺失,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希望由此帮助非遗传承人群补文化修养之缺、美术基础之缺、设计意识之缺、市场意识之缺;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更好地将美带入作品,带进生活。
  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岳青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培训分为两个层次,首先选出20多名高水平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在清华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五所高校研修,研修课程暂时还没有开始。同时,上海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18所院校选出60到100名传统手工艺学徒,在暑假普及培训一个月。”
  培训些什么?
  据了解,山东艺术学院于今年7月13日率先开班,首期培训选的是临沂草柳编和高密剪纸,设两个班各60人上课,8月8日完成了全部课程,培训后还举办了学员成果展。
  岳青表示:“总体来说,课程还是很全面的,有非遗传承人必须要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非遗基础知识;有提升他们整体艺术水平的美术设计、艺术鉴赏课;还有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理念结合的应用技艺和衍生品开发课,学员们可以和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师、营销人员面对面交流互动。由于非遗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当地院校会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来安排具体课程,分别设课,如重庆首期培训选的是蜀绣和烙画。”
  培训有啥用?
  山东临沂的解印权刚刚完成了在山东艺术学院草柳编培训班的课程。解印权介绍,在山东省临沂乡镇,流行用茅草、麦秆、柳条编织“草柳编”工艺品。他说:“培训前我只是按照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去编东西,以前只做筐、篓、篮,下一步我将在现代美术设计上下工夫,增强这项传统手艺的创作观赏性,还准备注册一个草柳编的品牌。”
  山东省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辛崇花参加了剪纸培训,她说:“剪纸漂亮归漂亮,不实用啊,要是做成抱枕、挂件、壁挂之类的工艺品,艺术和实用就结合起来了。”培训课上所说的剪纸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理念让她深受启发,衍生品开发也正是她将来要探索的路——“在老师指导下,展出的三个抱枕在传统基础上加入时尚元素,能让不同层次的人都喜欢。《年年有余》的壁挂加入流苏边缀后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优雅时尚效果,这都归功于课堂上的教学。”
  而山东省文化厅文化处处长蒋士秋介绍,“参加培训的学员最关注产品市场化和营销策略。通过培训,学员们眼界开阔了,文化水平、美学水平都得到很大提升。”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