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高古珠陡成热点有猫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7-13]
各种材质的珠串饰品正成为当下年轻人手腕上的风景,与前些年多数人玩沉香、紫檀等当代珠串不同, 如今佩戴古珠饰品正成为新时尚。尤其是那些在十多年前不起眼甚至免费赠送的高古珠子,现在动不动就能卖到上千,品相好一些都能上万,而一颗顶级的红缟玛瑙 珠子更卖到了将近五十万元。
高古珠子的收藏为何一下变得这么热?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价值?爆热的背后是否有炒作之嫌?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一起揭开陡然变热的高古珠子的神秘面纱。
历史久远
文化内涵丰富
一颗小小的珠子,除了装饰功能外,在古代还充当了很多角色——族群的区别、身份的标志、财富的象征、护身符的意义等,更由于其方便携带,成为在时间和空 间跨度上最广泛的贸易品。良渚遗址管理区申遗处处长、考古学家蒋卫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古学家的关注和研究角度与藏家迥异,他认为,高古珠上所凝聚的历 史信息和蕴含的文化及艺术内涵,是人们喜爱它们的最大原因。
珠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从黄河流域的大汶 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到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再到内陆地区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均有兽骨、玉料、玛瑙、绿松石等材质的珠子出土。 到了夏商周,特别是周朝,珠子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人们流行戴组玉佩——由多件不同种类的佩饰穿缀在一起的玉器组合。贵族们通常将组玉佩的最上端挂于 颈部,置前胸一直垂到膝下。佩戴这样的组玉佩,走起路来,佩玉相撞,发出互相碰击的铿锵之声,以此作为步伐的节度,身份越高,步伐越小,走得越慢,气度越 非凡,从而显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和气度;同时在行走时倾听玉声,联想玉德,提醒自己恪守礼制。而将组玉佩中的主体玉璜或玉牌等连缀在一起的就是各种玛瑙珠、 玉珠、玉管,它们的连结令组玉佩的材质和色彩搭配有序,显得典雅而庄严。
蒋卫东曾在其著书《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研究》中介绍, 珠子早期功能是装饰,以单颗装饰为主,颗粒较大,而把几颗、几十颗、乃至几百颗珠子、珠管连成串,组成装饰品,是从良渚文化时期开始。“玉管、玉珠在良渚 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它们或单独组装成串,出土时一般位于墓主人头前到脚端的多个位置;或与玉璜复合成串,出土时一般位于头部或胸腹部,应为头饰或胸饰; 或与玉坠组成佩挂饰,出土时一般位于胸腹部或手腕部。体量很大的玉珠串、玉管串是从最高等级的墓葬里出土的,除了纯粹的美之外,还带有财富、身份和权力的 象征。”
此后,珠子从材质到形制都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一方面是对高古珠玉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佛教文化的兴起、礼佛的需要有关。 “很多装饰玉器,从原来的追求美观逐渐演化成赋予神奇的、特殊功能的材料,珠串开始在特殊场合使用,尤其是和璜等串联一起的组佩件,在宗教场所里使用,就 像现在佛教僧侣和信徒佩戴的珠串,不仅仅是装饰,还是礼佛必要的道具。”蒋卫东介绍道。
价格暴涨背后
警惕炒作概念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一高管告诉记者,虽然高古珠在他们的拍卖里不会是一个专门的板块,但作为杂项中一部分,每次都会上拍,尤其是搭配一些高古的绿松 石、玛瑙等。“这几年,高古珠子的价格的确是飙升了,一颗古珠子卖到几万元、几十万元,都是有的。这可能跟今天人们的心灵需求有关,也跟珠子的养生功用有 关。现在戴手串的人很多,大家都觉得有助于静心养气。”该高管说。收藏家冯毅也提到,他曾经在一家国内知名拍卖行的图录上看到过,一串高古珠子的估价竟然 达到八百多万元,简直不可思议。
而主持过很多珠宝杂项拍卖的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表示,他基本不拍古珠子,尤其是高 古珠子。原因在于高古珠子很难有一个明确的传承,难以作为文物来拍卖。“我们说鸡缸杯之所以珍贵,在于其有明确的传承,追根溯源就那么几个,都有历史记 录,藏家买的就是稀缺性。高古珠子如果能够很清晰地说出是哪朝哪代哪位皇帝用过的,或者是哪位宰相的朝珠,那价位高是可能的。可惜古珠子,尤其是高古珠子 的传承基本都不清晰,就是民间在流转。那种埋藏在地下的,又容易受沁,能够保持品相完好的,极少。而且墓葬里面出来的,即使很明确是某个王公贵族的,大家 一般也不太喜欢,因为珠宝玉石是要人来养的。这么多年埋藏在土里,感觉上就不好。”
在王凤海看来,高古珠子价格飙升,是在炒概念,就像之前古玉疯涨一样,打着红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名头,将价格迅速拉升,但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很快就会跌下来。
冯毅更干脆地表示,自己不会收这种东西,因为这些所谓的古珠子“都是垃圾”,现在价格猛涨,是炒作,欺骗不懂行的人。“以前都是买玉的时候就附送一把或 一串珠子,量大得很,根本没有收藏价值。今天大家喜欢戴一串珠子,其实跟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人手上都有一个闪亮闪亮的金戒指一样,只是赶时髦,因此给了炒家 可乘之机。这一阵风过去了,就一无是处了。钱多人傻,可谓是收藏市场的现状,需要警惕。”
另外,王凤海特别提醒,古珠子和古玉一样,比较容易造假:弄个土炉子埋一埋,再熏一熏,用酸泡一下,看起来就很古董了,“我是亲眼见过有人将独山玉做成镯子,通过烟熏,再用盐酸水一洗,就跟墓葬里出来的一样。这个东西造假是比较简单的,应该引起注意”。
昔日附赠品 如今行情高涨
古珠在国外很早就属于重要的一门收藏,近几年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再加上商家的推动,国内也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上古珠。据悉,玩古珠的圈子也细分成几 种:有的人专门玩藏系珠子,天珠的价格前几年就被炒出了天价;有的人玩汉代以前中原的高古珠子;还有的人玩国外的珠子,如来自古波斯、埃及、古罗马、非洲 大陆等地的古珠子,一些文明古国有珠子的历史比中国还要长,所以出土数量比中原多很多,能够满足中国越来越多玩珠子的人的需求。
但行情 涨得最厉害的,要数中原的高古珠子。在收藏界,从时间上界定,一般将古珠分为高古(汉代以前)、中古(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这三个时期。然而, 不少收藏古玉的藏家谈到,上世纪90年代,这些高古珠子并不值钱,甚至是免费赠送,买大件的东西就送一些珠子。那时,玩古珠的人少,所以数量也不是特别 多,零零星星的,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古珠收藏者康渝春是在1994年开始接触古珠,他对媒体透露,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古珠是什么东西,他自己是因为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对研究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化的美国夫妇,他们对古珠的研究已经有四五十年了,让他帮找中国的珠子,他才开始关注古珠。“当时国内没 人关注这一块,古珠基本上是成包购买,或者是购买一件贵重器物,在价格谈不拢的时候,就赠送一包珠子,等于是半卖半送。”康渝春说。藏家张松海在2000 年左右开始接触高古玉,当时高古玉珠被很多人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小玩意而被藏家忽略。“品相好的高古玉珠,一颗也就几十块钱。”他告诉记者。但十几年过 去了,当年连买带送的高古玉珠,如今身价陡增,一颗数千。能收藏到一两颗高古珠子已属不易,如果要凑齐一条颜色统一的手串就更难了。藏家表示,总体来说, 年代越久、越稀少的珠子价值越高。比如一串齐家文化的龟背松石珠几乎没人有,它的价值已经过百万。
如今,很多古珠早已失散不成串,藏家们便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有人对古珠进行再搭配,利用现在的科技水平和时尚元素,将它们重新组合成手串或是项链,或是加入现代材料把单珠做成戒指或坠饰,对古珠进行审美创新也令其增色和增值不少。
而收藏外国古珠,尤其是西亚珠子,因为出土量大,价格相对便宜。此外,国内还有一些人收藏琉璃珠,多是威利斯琉璃珠,这种珠子被称为“非洲贸易 珠”,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人就用它们到非洲去换象牙、黄金、钻石等物品。这种珠子十年前刚在中国市场上出现时,价格相当高,一颗尺寸大、品相好的 “千朵花”琉璃珠卖到了2000元,但近年随着国外珠子不断流入中国,现在这样的珠子最多两百元一颗。
高古玉珠鉴赏
着眼“料、工、形、饰”
的确,高古珠行情看涨,市场上的假冒品随之也层出不穷,以假充真,以中古玉珠或是新玉珠冒充高古玉珠的现象越来越多。由于珠子的历史久远,其材质跨类众 多,从玉石类到金属、陶瓷和琉璃都有,想要识别高古珠,不但要考验收藏者的眼力,还要收藏者了解大量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
针对不少 藏家提到的“上世纪90年代高古珠能一包一包收”的情况,记者求证专家,民间是否流落数量众多的高古珠。蒋卫东表示,高古珠作为等级的标识使用并不非常突 出,差异性只是体现在连缀成串之后的数量、制作精致程度方面。像在良渚文化中,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大量使用珠子,因此很小的墓葬里就可能出土珠子,高古珠子 流落到民间的可能性肯定要比玉琮、玉璧等高等玉制品大。
先秦考古学家吉琨璋告诉记者,能按包来买古珠,应该主要在云南、四川一带,集中在战国、汉代的古珠,北方主要是在西周高等级别的墓葬里才会出土古珠,流落民间的可能较少。
对于高古玉珠的鉴赏,蒋卫东用“料、工、形、饰”四个字来概括,“这也是古玉鉴赏的四个内容,说出来简单,真正去把握并不容易”。藏家也大致可从这四方面进行鉴别:
料即质料,在我国的历史上,对玉的界定,还是比较宽泛的,古代玛瑙、松石、水晶甚至琥珀、琉璃等都被称为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珠,除了要求对材料有所了解外,还必须了解到这些材料使用的“历史”。
工即工艺,古代工艺皆以手工制作,高古时期更原始,属于以石攻玉的阶段,高古玉珠的工艺痕迹特征和现当代的肯定不一样。以西周玛瑙珠为例,在光线下观察 其孔道内壁,有一种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感觉,这种“水光”由其钻孔工艺所决定的。因为当时钻孔工具旋转全靠人力,钻孔时在孔道内壁形成的旋纹是不规则 的,经长期穿绳佩戴自然打磨,老珠孔道内壁的水光也就形成了。
形即器物的形制,饰即纹饰,仿古、造假的“古董”很多是仿照古代图录,但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造型、纹饰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样。
此外,观察高古玉珠的钙化和蚀化情况也是一个鉴定途径。高古玉珠经过千年的埋藏,通过氧化,都会钙化、蚀化。特别是高古玉珠上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蚀化小孔洞,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因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结晶体,这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
最后看沁色,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后沁入的,与人为的染色有着本质的区别。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