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络文物走私甚嚣尘上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7-03]
近几年来,伊拉克和叙利亚暴力事件不断,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世界文化遗产被损毁、掠夺文物、文物走私的现象屡屡发生。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其控制区域内,一方面挖掘历史遗址和古墓葬获取文物,另一方面掠夺博物馆馆藏文物,然后将所获文物运到黑市贩,从而获取巨额资金,文物流失情况严重。
极端组织将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多处古城古迹遗址及博物馆搜刮掠夺来的古代钱币、瓷器、雕塑及珠宝等文物随意贩卖,他们不仅通过下线交易直接贩卖文物,还通过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和文物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等线上交易渠道和平台公然叫卖文物。
利用网络文物走私甚嚣尘上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6月29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的考古学教授Amr Al Azm近日收到了极端组织IS成员发送到他手机上的一幅美索不达米亚古董花瓶的照片,于是这位教化身为一名收藏家与极端分子取得了联系,结果发现这枚花瓶即将被贩卖到黎巴嫩。据悉,这枚花瓶的价值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5万元),只是此次文物走私中的一部分。
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据英国《星期日镜报》3月16日报道,极端组织洗劫伊拉克和叙利亚多处古城遗址及博物馆,掠夺大量文物,部分文物被发现在网上销售,两枚源自叙利亚西部阿帕米亚古城、古希腊时期的钱币在eBay上出现,叫价57至90英镑(约合526至831元人民币)。
2008 年,一位专家在 eBay 上发现正被非法销售的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他在辨别出该文物之后立即通知了瑞士有关机构,并且 eBay 在交易完成前成功进行了干预。
2012 年,法国官方调查员发现一个拍卖网站在售卖伊拉克公元前2350-1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考古文物,随后他们协助伊拉克追回了13件锥形和方形泥板文书文物。
……
不法分子为何青眼线上交易方式文物贩卖
因线上交易多为匿名交易,同时又是跨国、跨境、跨区域的交易行为,不易规范,目前国际线上文物艺术品交易还未得到有效监管,许多珍贵文物被披上“工艺品”的外衣,通过网络渠道销往世界各地,当下网络已成为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甚为依赖的销赃渠道。
“借道”网络,文物走私甚嚣尘上。不法分子为何青眼线上交易方式文物贩卖呢,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对于交易双方来说,互联网有速度快、成本低、范围广等优势;二是,线上交易行为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三是,网络交易多为匿名交易行为,有极大的隐蔽性。隐蔽,既是网络走私的利润空间,也是网络走私的存活空间;四是,线上交易还可以回避各种税收和规避线下正规交易产生的繁琐手续。
建立濒危文物目录和流散文物清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交易已经成为文物艺术品流通的重要形式,不法分子也借助这一流通平台非法贩卖文物。有鉴如此,专家强调,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线上交易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还应对世界上最脆弱区域的濒危考古文物或艺术品进行分类,建立濒危文物紧急目录,以便保护它们免遭买卖或非法走私出境。第三,还应建立流散文物清单,进行系统地信息收集,为未来文物回流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建立建立濒危文物目录预防文物流失,建立流散文物清单协助追回流失文物。
建立濒危文物紧急目录一直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做的事情。据国际博协介绍,十多年来,协会一直致力于各国濒危文物的整理上,已出版非洲、拉丁美洲、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阿富汗、秘鲁、海地和柬埔寨等十余国家和地区的“濒危文物红色目录”。如“伊拉克濒危文物紧急红色目录”就重点列出了一些受法律保护的文物类型,这些文物在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有着较高的需求,极易被盗窃或抢掠。这要求经常从叙利亚或伊拉克购买文物的个人和机构须对其文物的来源和相关法律文件保持极端谨慎的态度。多年来,这一实用工具已帮助执法机构成功查获数千件文物。
国际博物馆协会称,因文物频被挂在网上售卖或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不少国家的相关机构遏制网上非法文物交易的新措施相继出现。例如,英国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与 eBay 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以期改进对网站上买卖文物行为的监控,方便快速联系卖家和警方以通报非法销售活动。此外,eBay 还与其他国家达成合作,例如与瑞士签署了意向书,与意大利国家宪兵队正在通力合作。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