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河北明朝墓今年以来3次被炸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7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朱正色墓 ”,由于盗墓贼的频频光顾,如今地面上大部分文物已不见踪影。今年以来,该墓地竟连 续发生三起炸墓事件。
夜半,古墓传来爆炸声
  3月21日凌晨3时45分许,一声沉闷巨响撕破了夜空的宁静,也惊破了河北省南 和县朱营村村民的睡梦。“当时玻璃被震得哗哗直响,床板也发生了晃动,那感觉就像地 震。”经历过邢台大地震的村民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
天亮后,村民们发现村东北的四座明古墓中,一座已被挖了一个深两米的大坑,几乎 露出了护棺的石壁。爆炸就是在这里发生的,现场残存的电雷管和起爆引线就是明证。所 幸的是墓葬主体未受大损,又一次免遭劫难。
  这已是今年以来古墓第三次被炸了。村民们清清楚楚地记得,第一次发生在今年春节 前夕,第二次发生于农历正月二十五那天,每一次的间隔都是一个月左右。爆炸的实施者 正是那些利欲熏心的盗墓贼和文物贩子。
古墓,留在照片中的回忆
  朱营村位于南和县城东北四公里处,明朝皇榜进士朱正色就出生在这里。历史上朱正 色累迁右副都御使,巡抚宁夏。历史闻名的朱正色墓位于该村村东。
朱正色墓地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现存墓四座,封土高1.5-2米,1994年被 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春夏之交,瑞祺携全家慕名游览了古墓。当时古墓尚保存完整,四座古墓 坐北向南,其中三座前均卧有一尊石龟,每只龟的背上驮着一座三米多高的圣旨碑。古墓 正前方是一条南北长约六七百米的墓道,墓道两侧整齐排列的文官、武将、石马、石羊、 石虎、石鹿等雕塑栩栩如生,蔚为壮观。当时一家人围着石像照了很多照片,没想到几年 后这些照片永远地成为了绝版——随着盗墓贼的频频光顾,如今墓道上只剩下一对文臣像 孤零零地守着千疮百孔的古墓。
文物,管理的缺位
  每一次古墓被挖被盗事件后,都是村民们自发拉来砖块,填上盗墓贼挖开的大沟,然 后由村干部带领村民夜里分班守墓。3月21日的炸墓事件发生后,事情仍然按这样的程 序进行。促使全村人起来自发保护古墓的,除了古墓本身的不菲价值外,更多的动力源自 一种朴素的宗族意识。
  从几年前古墓遭劫的那一天起,为了保护好残存的文物,朱营村曾多次求助县里的有 关部门和文物保护单位,筹资建设必要保护措施,他们的想法是用水泥把10余亩墓地加 固或用砖墙圈起来。但至今未果。
  “真的不愿眼瞅着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样被毁了。”朱进考心痛地说,他们这一代 毕竟不愿因为保护古墓的失职而做有负于先祖、有负于子孙的罪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