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非遗“缂丝”巨作《观无量寿经》耗时十年完工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6-25
南京6月24日电 (记者 周建琳)缂丝巨作《观无量寿经图》24日正式亮相。该巨作仅全程绘制的缂丝用稿就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再造机配色,由五位缂工师傅跨度七年近万的工时完成了这幅独幅的缂丝作品,堪称“十年筑一件”。
  观无量寿经是净士宗的重要经典之一。作为缂丝再创作的巨作(高4.6米宽4.8米),作品有佛像人物581名,楼阁莲池,宝幢,飞天,密布整个画面,内容庞大,各区各段有经书要义旁白。用色一千六百余色。
  “这是我从业缂丝26年以来,最巨幅,最用心,团队付出心血最多的一幅力作。”站在的巨作前,主创人员陈文十分感慨,缂织是个漫长的类似修行的过程,漫长而枯燥,来不得一点差池。陈文期望,通过这幅作品,能引起社会各界更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非遗的传承。
  陈文是祯彩堂缂丝技艺馆创始人。该馆2010年复制的宋代缂丝精品《牡丹图》入选世博会中国馆,2010年起修复完成大幅明代缂丝精品《群仙祝寿图》《百子图》。从2010年起以受邀,分别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的佛光缘美术馆办主题缂丝展。
  亲眼目睹巨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缂丝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王金山给予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体现苏州缂丝水平的精品佳作。王金山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缂丝因其费工费时,易学难精,面临即将失传的窘境。该作品让他看到了苏州缂丝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希望。
  据介绍,缂丝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手工丝织物,起源于汉、魏,兴盛于南宋,其主要特点是“通经断纬”,图案与底色间呈现一些断痕,犹如刀刻,因此被人称为“用刀刻成的丝绸”。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