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敦煌壁画修复需要百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09-23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洞内有超过一半壁画遭受着严重的病害,目前已有8个一直开放的洞窟被迫关闭。然而由于人才缺乏,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未迅速改变壁画的境况。

  据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介绍,产生酥碱的主要原因是岩体里含有可溶性的盐,湿度增大的时候它就溶解,溶解的时候体积就要膨胀。当干燥的时候要结晶、收缩,这样反复地溶解膨胀、结晶、收缩,使壁画底层受到破坏。既然湿度的变化是壁画病害的主要原因,那么控制壁画湿度就是治病例的根本了。

  文物工作者在修复患病壁画的同时,把莫高窟周围树木的灌溉方式改为堤灌,不让多余的水分进入岩层,并在洞窟内换上了透水性好的地砖,还准备在所有经常开放的洞窟里采用化学方法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通风。

  虽然文物工作者已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壁画病态的方法,但是由于缺少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的技术人才,使得敦煌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举步维艰。

  敦煌壁画为600-1000多年历史的文物,由于受到自然的侵害,质地已经十分脆弱,修复这些壁画的人员既要有熟练的技术又要耐心细致、一丝不苟,这样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修复速度缓慢。

  据了解,一名技术熟练的工作人员一年只能修复20平方米的壁画,在敦煌研究院,这样的工作人员仅有12名,他们加起来一年最多也只能修复200平方米的壁画,而目前已经公布的有病害壁画的莫高窟加起来总共有492个,病害的面积达到22000多平方米。如果照这种进度,要想修复好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

  敦煌莫高窟地处偏远的大西北戈壁滩中,生活条件艰若,不少专业人才不愿来此地,修复人员奇缺,使原本已经相当艰难的壁画修复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敦煌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吸纳省内乃至全国有志于献身文物保护的有志青年,争取在短期内把他们培养为具有独立壁画修复能力的专业人才。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