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东北姑娘成重庆烙画传人 有几十把烙铁上千幅作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4-23



屋里堆着杂乱的木板,头顶的吊扇转得飞快,几把电烙铁散落在旁。十几个人围坐桌前,手上拿着400℃高温的电烙铁,灼烧的木板发出“滋滋”的声音,不时冒出几缕灰烟,烧糊的焦味充斥着房间。这不是机械修理厂,是重庆铁路中学的课堂;这不是烧松香做电路串联的物理课,是一堂普通的美术选修课。
  上课的老师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传人高磊,烙铁是她的画笔,木板、丝绸、纸张都是她的画布。
  一次旅行结缘烙画
  高磊是哈尔滨人,专业是国画。2009年,她跟随丈夫来到重庆工作,后来的一次丽江之旅让她与烙画结缘。
  说起这次旅行,高磊记得很清楚,“我在一处纳西族宅院的门口,看到一名纳西族小伙舞着一把大功率烙铁在椴木板上刻画,深浅的褐色呈现出一幅纳西族人娶妻的场景。”这一幕让高磊吃了一惊,因为在她看来画画都是用笔、喷枪等常温工具,还没见过用烙铁画画的。
  “心一下就痒起来了。”高磊说,她安静地在一旁看那名小伙画了一个多小时,随后这名小伙将手中的烙铁和一块新木板交给了她,开启了烙画生涯的第一步。“最烫的温度熨帖在木板上,每一笔都不可改,深浅点线需要手腕给出不同的力度,那些棕色已经烙进了我心里。”这是高磊第一次接触烙画的感受。
  几十把烙铁上千幅作品
  高磊回到重庆后,立即来到五金店买烙铁。作烙画需要一种薄而细的烙铁头,但五金店却没得卖。不轻言放弃的高磊买来砂纸,活生生把买到的烙铁头磨到自己想要的细薄程度。
  “从2009年到现在,我用废了几十把烙铁。”高磊指着角落里一箱用坏的烙铁,脸上挂着微笑。高磊说,她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烙画画得更能符合自己心里的要求,烙画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丈夫也支持,他说现在烙铁的味道都变得好闻了。”
  目前,高磊的大幅木板作品已有上千幅,不少都送了人,还有些放在学校,她的家里积压不多。
  丝绢烙画当上非遗传人
  2011年,高磊在一次艺术展上遇到了她的老师张明志——当时重庆唯一一名非遗烙画传人,这让她的烙画有了质的改变。
  张明志教得非常细,对于哪种形状的烙铁头适合什么材料、题材、着力的深浅、线面的渲染、肌理效果,他都倾囊相教。在老师的指导下,高磊大胆把国画的渲染带到烙画中来。
  后来,高磊更是挑战用烙铁在素描纸与丝绢上作画,可以说是对烙画材质的极限冲击。高磊说,她的纸上作品《春晓雄姿》花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中途烧穿两张画纸,直到第3张才顺利完成。对于丝绢上作画,她目前也只成功过1次,画了一张八骏图。
  高磊的付出和专研热情终于得到了认可。2014年5月,高磊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传人。
  重庆晚报记者 严艺菲 刘润 实习生 何青汉 摄影报道
  “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2011年,铁路中学为高磊开设了烙画选修课,准备了50台可调节温度的烙画电烙铁,但每次开班的报名人数都超过了机器的数量。高磊说,本学期的烙画班就有56名学生,她不得不分班次授课。
  初一的李浩楠今年刚开始学习烙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刚学习了半年烙画的他就凭借烙画作品《3D生活》获得了重庆中小学绘画比赛三等奖。2012年,高磊推送的3幅学生烙画作品还获得了重庆市艺术展演比赛的一等奖。
  高磊说:“获奖并不是学烙画的目的,不管是学国画、漫画,还是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他们觉得画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