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饭局时代我们谈书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4-21]
后饭局时代拉开帷幕的时候,各种议论众说纷纭。对于书画行业的朋友而言,这个话题也许不是一场噩梦,恰恰相反,如果能够因势利导,何尝不是书画进入大众话题的又一次机遇呢?
很多人使用微信晒出各种幸福,晒减肥、晒保健、晒美食……无外乎这些因素跟生活密切相关。作为精神产品的书画,在一定程度上形而上之,让不少人产生距离美。甚至有些观众走进广东美术馆展厅的时候,还难免有一种看不懂该咋办的心态。类似的情况在餐饮领域似乎不存在,有钱的大佬们不必纠结盘中餐的来龙去脉,只要饭店能够提供、自己能够买得起,那就海吃海喝地享受呗。当然也有达到“美食家”这个级别的,对于鲁、川、苏、粤、闽、浙、徽、湘等菜式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不仅能够如数家珍地说起不同菜式的渊源文化,也能够结合炒、爆、熘、炸、烹、煮、炖等烧菜技巧加以具体评点。从美食到美术,情况约略有些相似。懂书画的人,固然可以侃侃而谈。不太懂或不懂者,面对书画作品的时候,至少也有一个直觉的判断。好或不好,爱或不爱,这个直觉,其实就已经是书画鉴赏的入门第一步。
后饭局时代的话题危机,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书画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异军突起,实现从美术到美食的逆袭,成为饭桌上、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许是重要的。借用餐饮业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势变化,当一种饮品由盛至弱、另外一种饮品成为时尚流行的时候,我们并不担心时尚的缺失,反而是对哪种饮品有希望成为新一代饭桌宠儿寄予悬念。重提书画的大众传播内涵,推动书画从市场走向饭桌,尤其是在每个人都有手机、每部手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时代,以自媒体方式存在着的信息平台,并不拒绝书画在大众传播中的存在价值。关键是,书画是否像美食那样跟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已经谈到过:“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继而又谈到:“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纲纪。”北宋米芾在《画史》中也谈到:“古人图画,无非劝诫。”至于书法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等,在行云流水的起承转合之间,那些流美的文字里蕴含的人生品格,何尝不是一种达观而潇洒的境界。清人松年在《颐园论画》里也谈到:“古人左图右史……实有益于身心之作”。由此可见,从书画作品中牵引出来的生活态度,并不亚于其他任何正能量的经典著述。
当然,对书画作品的欣赏过程,同样充满了美食般的乐趣。就像古人经常提到的气韵生动,那些隐蔽在书画作品里的壮气、神气、生气、神韵、情韵、体韵,文雅与风度,自然脱去尘浊,让人心旷神怡。好的书画作品,就像好的菜肴,能够有效地调动起消费者的各种感官,让人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诱惑之心。“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生动之致”、“情韵连绵,风趣巧拔”。唐贤今人的精彩之作,吴道子、韩干、周文矩、马远、赵孟頫、倪瓒,乃至吴昌硕、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黄宾虹、齐白石、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他们的神奇画笔营造出来的审美意境,岂止是可圈可点、可叹可赞,在某种程度上简直就是秀色可餐呢。
不必担心话题的缺失,就像人总要吃饭。是否堕入饭局,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饭局上是否有话题可聊,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汉魏时期的《鸿门宴》、《煮酒论英雄》、《群英会》、《新亭会》,唐代的《饮中八仙长安酒会》、《贵妃醉酒》,清代的《乾隆千叟宴》等著名饭局,固然已经成为岁月长河中的故事,但是这些往事,没有也不可能成为饭局的全部历史。饭局在延续,把书画更多地介入饭局,让书画的话题在亲朋好友的聚宴、茶叙中得到发挥,未必不是一件怡情悦性的好事情。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