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两年时间修复曾国藩墓园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28]
《红网》:今日,记者从望城县文物管理所获悉,通过文物保护工作者两年的努力,曾国藩墓的复原修复工作一期工程已近尾声,具有清朝晚期皇室墓葬风格的曾国藩墓即将以其华丽雄伟的风格展现一代湘军领袖的风采。随后墓园修复的二期工程也会继续进行。
曾国藩墓于19世纪70年代由曾氏子女主持修建。在上世纪50、60年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御碑亭、墓庐被毁坏,曾墓的麻石构件被当地村民移作他用。犯罪分子对曾墓的破坏,使墓地的保护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望城县文物管理所在当地成立了曾国藩墓保护小组。1993年曾国藩墓被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98年开始,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开始规划对曾墓的复原修复工程。
墓园修复一期工程从2000年初开始动工,分为A、B两阶段。A阶段重点修复墓碑、墓围、墓冢以及古树围护;B阶段重点完成对墓拜台、祭台、前坪台、上下护坡、石栏、石阶踏步的设计和修复。历时两年时间,预计近期待专家验收后一期工程便完工。随后的二期工程将对神道、牌坊、墓庐和御碑亭等进行修复。
修复完整后的曾国藩墓比其原貌规模更宏大,更壮观。占地约3000平方米,墓用糯米混瓷浇筑,墓围用花岗石砌成,祁阳石墓碑高3米、宽2米,上刻有黄自元正楷“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墓前方有60平方米的石拜台,东西各立石阙,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与墓庐槽门相连,神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虎各一对,墓庐前有御碑亭,墓庐内有龟背青石碑,再往前便是曾氏牌坊。在墓庐与牌坊之间有银杏和罗汉松各两棵,苍翠挺拔,更显其墓园的庄严肃穆。
据望城县文物管理所凌浩介绍,曾国藩为清代湘军首领,两江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封毅勇侯,洋务运动创始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曾墓的修复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同时,作为长沙市一个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的开发项目,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黄妤)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