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 将重点培养40岁以下传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3-25]
3月20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委托北京京剧院实施的“梅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正式在北京京剧院挂牌成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梅葆玖、杜近芳、李玉芙、王志怡、李炳淑以及戏曲教育家傅瑾等出席开班仪式,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倾囊相授。
据李恩杰院长介绍,“梅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将重点培养梅派艺术人才后备力量40岁以下的20人,培养一批传承有序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整理抢救梅派剧目,加工整理剧本,研习演出并录制影像资料;面向社会宣传普及梅派艺术,培养梅派艺术的观众。此外,还将研究梅派艺术理论,出版梅派艺术研究专刊等。
李恩杰院长表示:“京剧传承发展一直是一个困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现在国家艺术基金给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据介绍,杜近芳将为学员传授排演专门从梅大师那里继承的《玉堂春》,梅葆玖将传授《抗金兵》,李玉芙将传授《生死恨》,王志怡将传授排演《宇宙锋》,李炳淑将传授排演《三娘教子》。
年过八旬的梅葆玖先生对此表示:“我的父亲梅兰芳先生,一生追求艺术的传承创新,他在不断的实践中,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和手段,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秉承‘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进行创新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日臻完美,在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了表演流派‘梅派艺术’,为中国京剧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自上个世纪以来,梅派艺术在海内外京剧舞台乃至世界文化艺坛,影响极其深远,一方面是梅派艺术具有博大精深、中正平和、珠圆玉润、端庄大气、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海内外几代的观众;另一方面是我父亲梅兰芳先生非常重视梅派艺术的传承,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仅收徒过百,而且一直以来提携后备演员,传艺课徒,亲力亲为。正因如此,梅派艺术在我父亲身后六十年,仍然是传承有序、人才辈出、发扬光大。”
梅先生对这个项目的落实,高兴地说道:“今天,国家艺术基金和北京京剧院举办‘梅派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从全国各地招收一批梅派艺术后备人才,要形成梅派后备人才的梯队,同时开展梅派艺术研究和宣传普及,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正是继承了我父亲梅兰芳先生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重视京剧艺术人才成长规律的精神。我应邀担任授课老师,既感到欣慰,又感到责任重大。我虽已年过八十,也要身体力行,为梅派艺术的人才培养尽最大的心力。”
身为梅兰芳弟子,83岁的老艺术家杜近芳格外兴奋,她回忆起梅兰芳先生当年教她戏的情景:“我记得在梅家上的第一堂课是在晚上,梅先生家每天都高朋满座,送走客人,已经接近半夜,这时他开始给我上课了。我当时想先生要给我说哪出戏开蒙呢?结果先生吩咐我和他一起干活,还用炉灰在地下画了两幅图:一幅是太极阴阳鱼,一幅是古钱。他指着阴阳鱼告诉我:‘你看这个,这叫进则有术,退则有路。福兮祸兮,祸兮福兮。每遇一件事要先想好是非利害。’接着又指着古钱:‘你再看这个。世人都爱钱,艺人更爱钱。可没几个人明白,最害人的就是它。你现在很年轻,不能掉进钱眼里,什么事都要考虑长远。如果掉进了钱眼,你到时候进也无术,退也无路。’”对我教育意义很大。
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学员代表郑潇发言:“当年梅兰芳先生曾说过,艺术不会永远站着不动,总是像后浪推前浪似的一个劲儿往前赶。不过,后人的改革和创作都应该先吸取前辈留下的艺术精粹。五位艺术家为梅派艺术传承孜孜不倦,使我们获得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梅派艺术发扬光大。”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