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间根雕“达人”:变“废根朽柴”为艺术精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3-18]
兰州3月17日电 (刘玉桃 郭惠民)甘肃省崇信县66岁的根雕艺人朱继国,将烧火做饭的树根、废弃不用的朽木,经过加工,“华丽转身”成一件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在西北农村,农民们把平田整地、修建乡村道路挖出来的树根当作做饭用的燃料。但在朱继国眼里这些都是“宝物”,经过设计、加工,变成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60岁退休后,朱继国开始从事根雕创新制作,6年来,朱继国创新制作完成根艺精品300余件。“做根雕也是个费时费力的苦心活。”
在朱继国的根雕作品展览室,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根艺品映入眼帘,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人物、惟妙惟肖的精灵动物、巧夺天工的器物等摆满了整个房间。这间60平米的小房间既是朱继国根雕成品存放室,又是收藏展览室。墙壁上、座椅上,只要有空的地方,都被朱继国摆满了根雕,从2米高的大件根雕到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小鸟、小动物,大小形态各异,参观者对这些巧手神工的制作称奇叫绝。
如今,他的根艺作品多次参加兰州文博会和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品等大型展览,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参观和客商洽谈。《灵龟》、《繁花似锦》、《福寿》、《贵人》、《中国龙》等多件作品被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爱好者收藏;有三件作品漂洋过海,被土耳其、缅甸、马来西亚等外国根艺品爱好者购买收藏。
朱继国说:“有人买我的作品,并且愿意收藏,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我会努力制作出更出色的作品。”
每天坚持在根雕工作室上班5小时,设计、创新制作根雕品,在辛勤劳动中把一件件废旧根材雕琢成精美的根艺品,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充实。朱继国说:“根雕加工制作是个技术活,木活、油漆等活儿样样都要精通。所用的手锯、刨子、卷尺、刷子、刻刀等工具一个都不能少。”
在朱继国的影响,家里的人也开始从事根雕艺术品设计制作,朱继国主要负责根材收集,设计、销售,儿子和媳妇主要是创新制作,而朱继国大学学美术专业的孙子,给他助力不少,设计出的根雕都是上等品,制作成的根艺都是精品。
从最初爱好,到如今把根雕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发展,朱继国的根雕情怀与日俱增。
2012年,朱继国花5000多元钱从一个修路工地上买回一颗大树根材,请学校美术老师,一起构想画图设计,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这块大“宝物”设计构图成一个跃动的乌龟,预示着吉祥如意,起名就叫《吉祥》。
经过四个月精雕细琢,《吉祥》根雕完工。精细的制作,丰富的内涵,十分讨人喜爱,有客商出资80多万元愿购买,朱继国却没有舍得卖出去。
为使做出的作品更加精美,朱继国自费购买了《美学概论》、《职工根艺制作》等书籍,戴上老花镜坚持自学,提高自己的根雕文化素养,结合实践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根雕艺术水平,使自己的根艺形成新的风格。
2014年3月,朱继国申报注册了根艺公司,将全县30多名业余从事根雕创作的人员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根艺创作事业。
朱继国说:“做大做强西北根艺产业,做更好更多的根艺精品,让崇信根雕精品走出平凉,走向全国,享誉海内外。”(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